中毒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重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学防护全攻略
TUhjnbcbe - 2022/7/7 15:31:00

?传递正能量!为您推送优秀作品!

前言

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中央已经发出了全面抗击疫情的总动员令。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相信,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群防群治,就一定能打赢这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以下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

冠状病*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临床症状,例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身份”已被确认,它的中文名称是新型冠状病*武汉株01,分类学为-nCoV,属于冠状病*β属。该病*于年1月6日被分离出来。之所以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是因为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nCoV,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属于和SARS、MERS不一样的新分支。成功确认病*“身份”,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根据对既往SARS、MERS等冠状病*理化特性的研究得知,冠状病*包括新型冠状病*,均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酒精)、含氯消*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但需要强调的是,氯己定(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

当前,新型冠状病*感染正处于流行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的来源、传染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和诊疗方法等,尚处于逐渐发现和不断认识阶段。仅根据目前观察到的表面现象,简单地将新型冠状病*-nCoV与SARS从致死的危害、传染力和传播速度作比较,还缺乏临床上系统的、可比的数据支持和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感染防控的紧要关头,有关“新型冠状病*比SARS病*温和”的说法,有可能会令人误解,甚至削弱公众对预防的重视程度,更可怕的是,还可能造成部分人产生松懈和侥幸心理。

我国学者最新发表对武汉41例-nCoV感染病例的研究结果显示,-nCoV感染具有与SARS相似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病死率也不容小视。因此,目前这一正在流行疾病危害的严重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新型冠状病*会人传人吗?它真的来源于蝙蝠吗?

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会持续人传人。目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和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提示,此次新型冠状病*起源于蝙蝠。但关键问题是,蝙蝠病*正常条件下不能直接感染人类,可能通过“中间宿主”感染人类。而现在的问题是,“中间宿主”到底是谁?有科研论文和社会上的流行说法,将“犯罪嫌疑人”指向蛇、豺等动物,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去确证。实际上,“中间宿主”的确定需要严谨、公认的科学流程,不能轻易得出结论,应鼓励继续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开展新型冠状病*溯源研究。

3.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的传播途径4.感染新型冠状病*的症状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感染的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出凝血功能障碍。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除了以上发病症状,还有可能发病症状“不典型”,例如:

(1)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4)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5)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5.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症状与流感症状有何区别?

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症休克等。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的症状尚缺乏足够临床资料。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检测阳性。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6.哪些人是疑似病例?

发病前14天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感染者有流行病学相关。同时,符合以下临床表现:

(1)发热。

(2)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即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7.如何确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核酸阳性或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高度同源,可以确诊。

8.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是什么?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阳性检测者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患者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阳性检测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时,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9.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14天?

目前对于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所致疾病潜伏期,结合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情况,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10.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

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需要及时就医排查。

11.怀疑自己或身边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怎么办?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首先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戴上口罩,与家人保持好距离,注意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接触过哪些人,配合医生开展调查。

如果怀疑身边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首先要戴好口罩,与其保持好一定距离,同时建议对方戴好口罩,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12.新型冠状病*肺炎可以治愈吗?有无特效药或疫苗?

已经有一部分患者,在医生的积极治疗下,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最后达到了治愈的目的。

目前无特效药,只能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都在进行中,同时国家也在对一些中药进行观察研究。

13.当前,新型冠状病*肺炎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是什么?

按照目前最新《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14.如何做好个人预防?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1)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2)建议疾病流行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3)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2)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1)建议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健康监测与就医

1)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2)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6)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庭消*用品等物资。

15.如何正确洗手?

(1)在流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操作如下: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在流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16.家庭日常如何做好预防?

(1)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2)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3)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4)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经常通风。

(5)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6)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7)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8)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9)准备常用物资。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用品等物资。

17.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时怎么做?

(1)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2)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3)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患者的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与无症状的其他家庭成员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5)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如果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6)对有症状的家庭成员经常接触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

18.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如何做好防护?

(1)原则上医院,除非必须立即就医的急症、危重症患者。如果必须去就医,应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的、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医院,公众只做必须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其他项目和操作尽可能择期补做;如果可以选择就诊科室,尽可能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诊室。

(2)医院,尽可能事先网络或电话了解拟就诊医疗机构情况,做好预约和准备,医院科室布局和步骤流程,尽可能减少就诊时间。

(3)医院医院内,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4)如果可以,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医院。

(5)随时保持手卫生,准备便携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医院时,人与人之间尽可能保持距离(至少1米)。

(6)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剂和过氧乙酸消*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

(7)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8)医院门把手、门帘、医院物品后,尽量使用手部消*液,如果不能及时手部消*,不要接触口、眼、鼻。医院就诊过程中,医院停留时间。

(9)患者返家后,立即更换衣服,流水认真洗手,衣物尽快清洗。

(10)若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并向接诊医师告知过去2周的活动史。

19.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如何做好防护?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普遍缺乏免疫力,老年人、青壮年以及儿童均有发病。老人、儿童应做好日常防护,勤洗手,外出戴口罩,注意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适度运动,保持居住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0.如何增强免疫力做好其他防护?

(1)无论是咳嗽、喷嚏、流鼻涕,要用纸张、手帕遮挡。

(2)人与人之间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3)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

(5)避免身体抵抗力下降,合理休息、不熬夜、不过劳。

21.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别再吃野味了!除了避免食用野味之外,切割生食和熟食所用刀具、案板要固定且分开使用,一些肉类和蛋类也要高温煮熟后再食用。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2.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

(1)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学防护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