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杨婷,杜斌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医院内科ICU
引用文本:杨婷,杜斌.《动脉负荷在脓*性休克循环复苏中的临床意义》中国急救医学[J].中国急救医学,,41(3):-.
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通常呈现为高动力、低血压,伴随着由组织缺氧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液体复苏是脓*性休克循环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增加心脏前负荷以提高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因而,CO监测是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部分反映了脓*性休克患者前负荷的储备状态以及心脏泵功能。临床中也会应用容量负荷试验去筛选出能够通过液体复苏增加CO以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灌注的患者。
另一方面,循环复苏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足够的CO,同时应该有足够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以保证组织灌注压。尽管动脉血压并不能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但动脉血压仍是在没有CO监测条件下的重要评估指标,也是评估脓*性休克复苏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判断患者是否为前负荷依赖型仅仅是循环复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需要评估动脉血压在循环复苏过程中的变化。
CO和动脉血压在液体复苏中对液体的反应性并不总是一致的,从解剖结构及生理意义来说,动脉血管系统不仅仅是血液流向器官的通道,它同时起到调节心室射血,将脉冲性的每搏输出量转化为提供代谢交换所必需的连续性的外周血流,以及舒张期间维持和保证心脏灌注所必需的血压的作用。因此,对心血管系统的完整描述,不仅要考虑心血管功能,还要考虑动脉系统以及两者如何相互作用。
由于心脏和动脉系统在解剖学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特性,一个重要的概念动脉负荷(arterialload,AL)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系统在循环复苏中的表现。动脉负荷一方面代表了血管床的阻力因素,包含外周动脉阻力(peripheralresistance,R)、动脉顺应性(ar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