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
肺源性心脏病
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的分类根据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肺心病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
1.急性肺心病
急性肺心病是指由于肺循环阻力突然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引起右心室急剧扩张和急性右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2.慢性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是指由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诱发因素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会使原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加重。
●吸烟
吸烟是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诱因。
●过度劳累、过多饮水或输液
过度劳累、过多饮水或输液会导致液体在体内蓄积,增加心脏负荷。
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
肺源性心脏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临床上后者较为常见,该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支气管、肺、胸廓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表现。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起病急骤,有呼吸困难、胸痛、窒息感。重者有烦躁不安、出冷汗、神志障碍、晕厥、发绀、休克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功能代偿期
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
多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呼吸困难加重。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加重时可出现各种精神神经症状,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甚至昏迷,称为肺性脑病。
心力衰竭
亦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明显的气促、心悸、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明显,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手段
X线检查
心电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血液检查
肺功能检查
痰细菌学检查
体格检查
心脏彩超
诊断标准
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有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有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的体征。
辅助检查:X胸片、心电图检查有一项符合诊断标准,有条件可作心电向量图、超声心电图以增加诊断可靠性。
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或涂片可获得有价值的病原。
具有以上1~3条加上X胸片或心电图符合诊断条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肺源性心脏病的预后及护理预后
慢性肺心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虽反复急性加重,预后不良,但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定期门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的特点,如出现发绀、心悸、胸闷、精神神经症状、心衰症状等,应及时就诊。
护理
1.休息与活动
2.皮肤护理
3.吸氧护理
4.用药护理
END
编辑朱文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