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感染性休克是分布性休克中最常见的类型,其血流动力学类型取决于患者的前负荷状态,而与感染致病菌的种类无明显关系。在前负荷不足的时候,是低排高阻(低动力性休克),而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后,几乎所有的感染性休克都是高排低阻(高动力性休克)。当感染引起心肌抑制、休克早期未充分复苏导致心肌缺血、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等情况时,即便是后期充分液体复苏,患者心排也可很低,表现为低排高阻。
感染性休克因为血管舒张,所致血管容积增加,从而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这不同于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重要的机制是:炎症性因子引起广泛的血管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有效循环血容量明显减少。
二、脓*症诊断新标准
3.0版本重新定义了脓*症,将其定义为: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表现为与脓*症相关的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OFA评分)≥2分。
在急诊、院外等,可使用qSOFA(符合两条即可),包含三项:呼吸频率≥22次/分、精神异常、收缩压<mmHg。感染性休克是脓*症的一种类型,在脓*症的基础上,液体复苏后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MAP≥65mmHg,同时乳酸>2mmol/l,即可诊断感染性休克。
三、脓*症治疗的集束化方案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心功能、改善微循环、及时去除感染源(病因治疗)。为了更快的进行诊治,指南制订了集束化方案。
3小时bundle:
监测乳酸、应用抗生素前留取培养(不要为了留取培养而延迟使用抗生素)、应用广谱抗生素、对于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的予晶体液30ml/kg。
6小时bundle:
存在低血压或对液体复苏无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MAP≥65mmHg;如果经过初始液体复苏仍有低血压或初始乳酸≥4mmoL/l,需要再次评估容量状态和组织灌注。
年已经强调要用1小时bundle取代3小时和6小时;无论bundle怎么变,还是强调处理感染性休克要尽快尽早,要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避免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第二次打击引起MODS。
1h小时bundle:
1.测量乳酸水平,如初始乳酸水平高于2mmol/L则予重复测量
2.在给予抗菌药物前获取血培养
3.给予广谱抗菌药物
4.对于低血压或乳酸水平≥4mmol/L,开始快速输注30mL/kg晶体液
5.如果患者在液体复苏期间或之后仍处于低血压状态,则启用血管加压药,以维持平均动脉压水平≥65mmHg。
阅读,使我们进步
猛戳图片选购重症书籍
我有一支去甲肾谢谢老板,赏个串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