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希望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因过敏性疾病的快速增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要防治疾病之一。
每人各有自己的“过敏地带”
过敏反应是指身体对正常人可耐受的物质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在接触过敏原后,患者可在几分钟之内,从轻微的皮肤症状,迅速发展至血管性水肿、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意识丧失、休克甚至死亡。
过敏性疾病是个统称,发生部位不同,症状有较大差异,原因也因人而异。
呼吸系统过敏。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鼻子发痒、喘息、憋气……
皮肤过敏。有湿疹、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表现为各类皮疹,大多具有红、肿、痒的特点。
眼睛过敏。可引起过敏性结膜炎,眼睛会红肿、发痒、有黏性分泌物。
消化道过敏。消化道过敏则会出现腹痛、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
严重过敏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皮肤潮红、窒息、血压降低、视物不清、晕厥、丧失意识等全身过敏反应。
过敏是遗传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不能算遗传病,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据统计,父母一方患有过敏性疾病,子女患病可能性约30%;父母双方都患有过敏性疾病,子女患病可能性高达50%。此外,大量使用化学物品,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也是过敏高发的原因。
揪出身边的过敏原
过敏原是使人过敏的抗原,空气、食物、饮料、药物、日常用品中都有它们的踪影,几乎无处不在。常过敏的患者只有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确认源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根据接触过敏原的不同途径,通常将其分为4类:
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
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谷物、牛羊肉、海鲜、坚果等。
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各类化妆品、染发剂、有机溶剂等。
药物过敏原,可通过食入、吸入、接触或注射使人致敏并发生过敏反应。其中,注射诱发的过敏反应最严重,如注射青霉素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所以,药物能口服就不要注射。
此外,有的人小时候吃鸡蛋过敏,长大后突然好了,却又开始对花粉过敏了。其实,人的过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1岁半前:食物过敏多见
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病率高,常见过敏原是牛奶、鸡蛋(蛋清)等。超过80%的幼儿食物过敏情况会在3~5岁后有所缓解。
青壮年期:当心花粉过敏和接触性过敏
成年人特别是女性的接触性过敏比较常见,如化妆品、金属饰品、染发剂等。对花粉过敏的人会表现出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等症状,多集中在青壮年期起病。
别放过这些过敏症状
有些过敏症状容易被忽视,当宝宝反复出现或出现多种症状,很可能是过敏。
防过敏也需要“对症”
想要远离过敏侵扰,还需要针对病因预防。
食物过敏:规避明确过敏原对于有明确食物过敏原的人群,饮食需要规避过敏原。
皮肤过敏:穿衣要有选择。过敏体质者可能因羽绒或丝织品材质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建议这类人尽量选择棉质衣服。此外,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多有皮肤屏障功能差的因素,只有保持皮肤湿润,才能尽快恢复皮肤的屏障作用。
呼吸道过敏:定期清洁屋子。尘螨宜生长在22~26摄氏度,湿度50%以上的环境中,尘螨过敏患者,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烘干暴晒。霉菌过敏患者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清理发霉书籍和食物。
药物过敏:了解药物过敏史。药物可通过食入、吸入、接触或注射使人致敏,如注射青霉素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去医院看病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过敏史,必要时进行皮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