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因为年纪太小,各方面发育还不齐全,尤其在身体受到外表看不出的伤害时,也没办法清楚表达和告知大人真相。
像下面这个厦门的宝宝,谁能想到引发反复发热咳嗽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粒花生米……
厦门1岁宝宝反复发热咳嗽,竟是吃花生惹的祸近日,医院儿科接诊了一位反复发热、咳嗽、气喘,年仅1岁多的男童,据家属透露,之医院输液超过一个星期了,但症状均无好转。
接诊的陈煜主治医师,通过详细问诊后得知,患儿一个月前吃花生时有可疑呛咳,随后才出现这些症状。同时结合肺部影像学显示,右肺存在明显过度通气,因此医生断定:该孩童体内存在异物。
陈煜主治医师:
该患儿的发热、咳嗽、气喘为花生米误入气道所致。
当发生支气管异物状况时,使用支气管镜检查并取出异物是最积极有效的手段。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异物可存留在喉咽腔、喉腔、气管和支气管内,引起声嘶、呼吸困难等,右支气管较粗短,故异物易落入右主支气管。75%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
最后医生从男童的右主支气管取出了一粒约10×3mm大小的花生米,儿咳嗽、气喘症状当即改善,后经消炎得到痊愈。
医生紧急救治
男童体内取出的花生粒
更让人感到后怕的是,这粒花生米竟在男童气管里“住”了一个月的时间!所幸是抢救及时,否则后果真心不堪设想。
无独有偶,也在近期,广东一个1岁多的宝宝发生了同样的状况。
1岁宝宝突然咳嗽呼吸困难,竟是误吸开心果近日,记者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了解到,刚满一岁五个月的宝宝乐乐(化名)突然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转来该院后却发现一切皆由一粒普通的开心果误吸引起。
原来,乐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吸一粒开心果到右支气管,结果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一度心跳呼吸停止。
经过一系列科学的检查和抢救治疗,医生为孩子手术取出“罪魁祸首”——一粒圆溜溜的开心果。此时,乐乐的父母这才想起,孩子发生咳嗽后的第一天晚上曾经吃过开心果。
网络配图
“这孩子真是死里逃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急重症监护中心(以下简称PICU)主任郑亦男介绍,乐乐一转来该院时心跳呼吸停止,经过心肺复苏才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感慨,如果气管内异物不被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警惕!异物吸入已成“节日病”!这些物品千万要当心猪骨头、笔帽、钉子、弹珠、磁铁片、果核……这些看似寻常的物什,都有可能成为威胁孩子生命的“隐形杀手”。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郑亦男介绍,学龄前儿童好奇心重,对世界危险认知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抓起什么都往嘴里送,尤其节假日期间,孩子接触到的食物变多,大人又疏于看护,异物吸入堪称节假日期间的高发病种之一。
“异物吸入事起突然,重在预防。”郑亦男提醒。以下这些物品都要特别当心:
一、果冻、坚果、豆类尽量少吃或不吃
医院儿科郭荣莲护士长提醒说,3岁以下小儿应尽量少吃干果及豆类。因为小儿牙齿发育不完善,咀嚼功能差,不能嚼碎较硬食品,加之喉的防御反射功能差,保护作用不健全,很容易误吸入气管。
另外,1岁以内的婴儿不要吃果冻,16年厦门就曾有1个婴儿吃果冻被噎住没抢救回来的案例。
二、纽扣、图钉、磁铁等放在孩子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每一年都会有好几例婴幼儿误食小物件的悲剧,家长们千万千万要提防!纽扣、图钉、金属小部件、小磁铁等等一切小个的危险的东西都要注意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另外,尽量不要给小孩子买带珠子、亮片的衣服。
三、不要捏着鼻子硬灌药
喂孩子吃药时,如果孩子不愿吃,建议用喂药器沿着嘴角喂食,让孩子在比较好的状态下吃药。孩子的鼻子一旦被捏住,会用嘴巴呼吸,鼻子被放开后,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深呼吸,极易误吸。
四、避免不科学的喂养方式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郑亦男建议,不要给孩子吃炒豆子等不易咀嚼的东西。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喜欢给孩子喂鱼骨粥、猪骨粥等。骨头虽然已经碾过,但是还可能遗落一些骨碎。
3岁以下的孩子好奇心强,家属需加强安全照顾,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也应教育孩子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当小孩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以防将食物吸入气管。
若孩子在进食过程中突发呛咳、剧烈咳嗽,应高度怀疑发生异物吸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物较小或已进入支气管内,可能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如果发现孩子有慢咳,咳痰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医院正规就诊,查明原因。临床上曾有异物在气管里几个月都没发现的病例,异物被增生的肉芽组织包裹,非常难以取出。
家长都应该懂得“哈姆立克法”!“一个简单的动作,关键时刻却能救命。”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哈姆立克法”进行自救。
“哈姆立克法”从婴儿到大人都适用,只是体位有所区别。
一岁以下宝宝:拍背挤压法1
第一步:拍背法
动作要领:用手掌在宝宝两侧肩胛之间拍打5次,用力不要过猛,但要干脆利落。
体位要求:一岁以下的宝宝咳嗽能力弱,需要把身体翻过来,俯卧在大人的手臂上,脸朝下,头部低于胸部,注意不要扭着宝宝的脖子。
(戳视频学起来!)
如果拍背法不能把异物排出,立即使用挤压法。
2
第二步:挤压法
动作要领:用两个或三个手指,将指肚放在宝宝两个乳头中间略向下的位置,向下按压,按压深度需足够,动作重复五次。
体位要求:宝宝呈仰卧位躺于家长手臂。
一岁以上宝宝:腹部挤压法动作要领:一手握拳,掌心向内放于宝宝肚脐和胸骨之间,另一只手按在拳头上,两只手同时快速向上向内挤压,动作重复五次。
体位要求:大人站或者坐于宝宝身后,手臂环抱宝宝。
推荐阅读
开放三孩?哈哈哈哈哈哈
生孩子能让女人老11岁?最近这个研究让所有女人不淡定了……
好消息!福建将全面推行“午晚托班”!爸妈不怕赶不及接娃啦……
家长注意!厦门五区最新积分入学细则公布!今年报名资格有过渡办法......
▍内容来源:海峡导报、腾讯视频、广州日报、丁香妈妈、医院
▍图文编辑:水玉
点个zan,
祝你天天好运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