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七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问态度
……
READON「李志玲
无心而为,是最大的智慧
」人物介绍
李志玲,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药学博士,儿科学执业医师;美国哈医院访问学者;从事临床药学工作近15年,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小儿药物基因组学组组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委员会安全用药科普学组组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医药卫生界别委员,上海市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委员,上海市普陀区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儿科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会青年委员,海峡两岸医学协会新生儿药学学组委员等;荣获上海市“十佳”医技工作者、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人才、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首届十大网络影响力药师、上海市优秀青年临床药师人才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奖”;上海市“优秀临床药师”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计委等课题1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一篇被Nature杂志引用,中文20余篇。主编出版书籍《“志玲博士”帮你越过儿童用药的28个雷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你的孩子打对疫苗了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参编论著7本。率先开展“儿童精准用药门诊”。第一视角光芒,分两种:一为外放,二为内敛。外放者,华彩摄人,宛如明珠;内敛者,幽芳生香,譬之琥珀。琥珀是时光的恩赐,但对于有的人来说,流水的岁月只留心灵的沟壑,对另一些人而言,却沉淀为更为朗润的莹彩,不刺眼,不张扬,隽永而雅淡。正如眼前这位“志玲姐姐”。初见时,她一袭白衣,在住院部楼下迎我,透过淡淡的微笑,浅浅的酒窝,便能想象出她治疗照顾患儿时的灵动和可亲。见惯了身着白大褂的医者,这位“志玲姐姐”有些特别:卸下白袍,她最爱穿的是旗袍。在中国的所有服饰中,旗袍无疑是最难驾驭的,对身材的考验我倒觉得不是最主要的,而是与旗袍相得益彰的气韵。艳丽不适合,妖娆不适合,洋气不适合,犀利不适合,温婉、端庄、秀雅乃擅。她却说这份优雅并非天生,她也曾怒马鲜衣,正如《夏洛特烦恼》中的少年。出生于八零后,她说有一段时间,时常梦到高考,梦到高中生活。有时还梦到高考失败,她拎着行李站在家乡的车站,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天空愁云惨淡。每次醒来,都是气喘吁吁。好在梦一场,生活总是这样子,不如诗。生活就是马冬梅,你总觉得不是你想要的样子。可那些你已经习以为常,无法察觉的美好,原来早已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分割,不能忘却,也没法重来。我想,每个穿上旗袍的女子,都是为了唤醒心底里那个自己……1从医之路
很少有人能对过去人生的每一步都不后悔,更有甚者,向往时光倒流,人生能重新选择该多好。但李志玲却笑着说:“我的每一步都踩在点上了,即使回过头重新选,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其实,人生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当时可能是无心插柳,你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却是绿树成荫。”李志玲出生在南方一个偏远小村,考上大学,在当地人看来,是“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以至于她后来一路读到博士生,常常成为村里的长者用来勉励后生的佳话。“其实,当年农民的孩子很多连大山都没有走出去过,更别提对将来人生的选择了,我填报志愿是懵懂的,记得第一志愿报考天津大学,而第二志愿是上海铁道医学院,那还是跟着一个上海知青的同学填写的。”年,李志玲一分之差没能进入天津大学,她被上海铁道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录取,而次年,铁道医学院并归同济大学。年轻人总有无限的热情和精力。青葱校园里的李志玲,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愿望,由于性格开朗,大学第一年,她参加了各种社团,组织活动、做主持人,到校外做家教勤工俭学……如此一来,读书的时间被大量占用很多,大一差点留级。“那真是惨痛教训,原以为大学里的课程也能像中学里一样应对自如,考试前集中复习重点就行了。没想到,医学生的教材,所有的内容都是重点。我还跟老师力争过,老师冷冷道,倘若我现在松一点,你们将来到了临床就是祸害病人。”李志玲的内心触动很大:学医比不得别的,失之毫厘的结果,是生命的代价。于是,李志玲开始奋起直追,她退出社团,辞掉了校外的工作,连爱漂亮爱打扮的习惯都改了,收起心来,把一切时间和心思都花在图书馆与自习室里。从考试成绩排名垫底,到成为全年级第一名,李志玲用了两年时间,在收获了优异成绩的同时,也获得了自信。“其实,作为一个山里的孩子来到大上海,刚入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自卑的,穿着土气,普通话也讲不好,心里总少了份底气。当拿到全年级第一名时,这些都烟消云散了,我不再在意这些,内心充满力量。”本科毕业时,在老师和同学的惊讶中,她决定报考复旦大学药学研究生。“坦率说,选择有个偶然性,但决定了我的一生。在大三那次全年级第一的考试中,我的药理学考了99分,差点满分。药理老师极其赞赏,开始点拨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师说,选择药理学,将来的职业道路是很宽的,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专业选择。后来证明,这条路我没有选错,药理学是一门宝藏学科,一个好的内科医生,药学的基本功几乎占到一半。”年,李志玲硕士研究生毕业,跟随丈夫一起去了深圳。医院的药剂科落下脚来,后来又开始读博,医院药剂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在深圳,李志玲开始大量接触临床。她是临床药师,跟着医生们抄方、开药,同时,也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拿到了儿科医生处方权。当时,新生儿科主任特别欣赏李志玲,力邀加盟,虽然婉拒了主任的邀请,但李志玲似乎对儿科临床药学特别感兴趣,每天给新生儿测*疸,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写病史……她不会想到,若干年后,真的会在儿科药学领域,成为一位卓越的药师。那段时间,李志玲收获颇丰。除了刻苦学习专业,李志玲还发展了自己的另一个才能——上讲台讲课。医院里每周都有大主任讲课,李志玲知道自己资历尚浅,机会渺茫。但她很羡慕上台的机会,甚至利用闲暇的时间,把自己要讲课的PPT都准备好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上台,但是,我想这个机会一定会来到。”机会来了。一次,科室大主任临时被派往北京出差,院内每周病例讨论的发言名单出现空缺。距离会议开始只剩半小时,李志玲才被问到能不能讲课。“我的U盘就揣在口袋里,随时可以讲。”李志玲笑道。她还记得,那天讲了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讲完后举座皆惊,这个看起来像实习生一样的女孩子,竟然可以绽放出如此夺目的光彩。而李志玲也趁机“安利”了自己一把:“我是一个药理学硕士,英文也不错,以后谁需要写文章或者咨询药理,都可以找我。”接下来,各种培训、讲课机会蜂拥而来。李志玲喜欢讲课,越讲课,越觉得自己有长进。主任也乐于把机会让给她,就这样,她逐渐磨练出娓娓而谈的能力。“医院讲课的,多是主任级别,我当时不过是初级医生。但我深知,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能做的准备一定要提前做好。”后来李志玲追随丈夫的脚步又回到了上海,年初来到了医院药学部。2悉心科普年,是信息网络与通讯服务发生巨变的一年。“万物互联”发展迅猛,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这一年,滴滴打车风靡全国。年时,医院药学部主任的沈阳教授,是个有敏锐眼光的人。他听到广播里强生出租车公司的调度员一夜之间下岗,打车不再需要人工电话调度,网络程序自动定位,自动呼叫……忽然意识到,互联网的力量太强大了,汹涌而来的变革是无法想象的。“我们来做网上的儿童用药问答服务。”这是沈阳教授找到李志玲说的第一句话。在沈阳教授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李志玲。她既是药学博士,又是儿科医生,有专业知识,又有处方权。孙华君主任也积极支持,李志玲欣然领命。虽然这样做,谁也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风险,毕竟在网上给病人指导用药并无先例,也没有依据可行,如有不慎,还可能引来众多麻烦。但是,李志玲觉得,创新须有开拓者,也只有干起来,才能逐步调整与完善。说干就干,她注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