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医院原心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现为市三院退休返聘专家。入*24年来,她秉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人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龄24年·入*记忆
年夏日的一天,医院进修的刘铭接到单位*支部介绍人的电话。“祝贺你,刘医生,你的入*申请通过了!”刘铭激动地挂断电话,转身向病房跑去。一天后,刘铭赶回邢台与另外两人一起,站在医院会议室的*旗面前,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和人民牺牲一切……”24年后,已经退休返聘的市三院心内科专家刘铭对记者说:“记得宣誓结束,我有些恍惚,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刘铭,年出生于邢台地区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员。家中兄妹四人,从小受到母亲言传身教。刘铭说:“母亲以身作则,时刻教育我要做一个有担当,值得信赖的人。”在母亲身上,刘铭看到共产*员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的光辉形象。“成为像妈妈那样的人。”一颗萌芽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刘铭心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当时,已经参加工作的刘铭重新拿起课本,通过努力,于年考入邢台卫生学校(现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后,刘铭医疗专业学满毕业,分配到医院,开始近四十年的从医生涯。在工作中,刘铭认真负责,时刻用共产*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刘铭说:“科室老主任是一名共产*员,他一直是我学习榜样。从医多年,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员。入*那一刻,终于得偿所愿。”“*是一生的追随”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邢台南宫、隆尧突发,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联防联控,防控部署紧锣密鼓。1月底的一天,准备查房的刘铭接到一位曾经救治过的患者电话,对方反映在平乡当地买不到治疗冠心病的诺新妥药。得知消息,刘铭的心情比患者还要着急。这位患者身患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搭放支架,没有药物保持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对待病患,责任大过天,哪怕是很久之前的病人。平复下心情,刘铭来到病区开始每日例行巡看。刘铭所在的市三院心内科二病区,往日人多时,有70多位住院患者。新年以来,只住着十多位病人。但这一天,刘铭在病区待的时间格外长。除了询问病患,刘铭还试着打听有没有这两天要出院的平乡患者或陪床家属。幸运的是,有一位病人正好第二天要出院返回平乡。刘铭自费买来诺新妥,托付给即将出院的病人。交代完这一切,她又匆匆去查看下一位病人。直到工作忙完,刘铭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从医近四十年,刘铭每日雷打不动上下班前,到所在病区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情况,以便第一时间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刘铭身边的同事对记者说:“刘主任从来没有正常下过班,半夜抢救病人更是常有之事。她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治疗,从不浪费病人时间,也不浪费病人每一分钱。”一年夏天,一位老年患者被紧急送到市三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正在家里吃午医院。患者病情危重,出现呕吐,大小便失禁,刘铭不怕脏、不怕累积极开展抢救,最终令患者转危为安。经过半个月精心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出院时,刘铭主动将手机号码留给老人,并告诉他遇到不舒服可以随时咨询。此后长达八年里,只要感到身体不适,老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刘铭。刘铭把老人当家人一样,让老人一直感激不已。拉近医患之间联系,更影响到身边许多人,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精湛医术,赢得患者广泛赞扬。对待患者像家人一样,对待身边的同事,刘铭处处为他人着想。在心内二科,刘铭不仅是科室主任,更像是一位妈妈。面对这次突发的疫情,刘铭所在科室有一名年轻医生奔赴疫区一线,多名医护人员更是多次参加核酸信息采集。她为年轻人加油鼓劲,叮嘱他们注意防护,及时为他们调解心理问题;为一线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在工作中答疑解惑,充当他们坚实后盾。刘铭说:“作为医护工作者,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开始,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天职。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员,*是我一生的追随。要用每一天辛勤工作和付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的光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