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图带您了解近期高发的肾病综合出血热
TUhjnbcbe - 2021/2/28 1:33:00

冬春季是出血热的高发季节,进入冬季以后,人们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可能性随之上升。

这个疾病是个潜伏高手,前期会伪装成感冒的样子,以此混淆视线。一旦人们放松警惕,把它当作感冒来治,那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出血热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本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疫区类型复杂,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之一。我省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区域。

那么,什么是出血热?它有什么临床表现?又该如何预防?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肾综合征出血热

01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汉坦病*)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

该病的发病高峰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决定于其两种主要宿主鼠种的繁殖及活动的明显季节性,及其生活习惯的明显不同。家鼠型的发病高峰季节在春夏(3-6月),姬鼠型的高峰季节在秋冬(10月-次年1月)。肾综合征出血热也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全国范围一般每8年出现一个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高峰。

02

传播途径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我国已发现67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鼠类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其中主要为野栖的黑线姬鼠和以家栖为主的褐家鼠。

1.呼吸道传播

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可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引起人的感染。

2.消化道传播

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可污染食物、水,被人误食后可感染此病。

3.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或者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可感染此病。

4.虫媒传播

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亦可引起传播。

5.母婴传播

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在此特别要强调的是,虽然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传播,但肾综合征出血热不是鼠疫。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它的烈性程度和死亡率远超过肾综合征出血热。

人群对汉坦病*普遍易感,但感染病*后仅少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尤其是新近进入疫区的人员更容易患病。显性感染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力。

03

临床表现有哪些?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

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通常为4-45天,多为7-14天。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

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具体表现有:

1.起病急,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

2.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

3.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

4.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除发热外其他症状可不明显。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因此,一旦怀疑自己感染此病或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医院就诊,防止病情延误。

04

如何诊断?

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

看血常规: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只要出现这个,结合临床表现就是流行性出血热。

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IgG)检测

也许有人会问,我早期是“感冒”,最后医师怎么诊断为“出血热”了?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的症状相似,二者并不容易区别;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积极诊断治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体温正常后全身状况好转,而血热在体温正常后全身症状继续加重,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所以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积极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05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一)传染源控制防鼠和灭鼠是预防和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1.防鼠灭鼠应以居住区内及周围地区、食品集中地区为重点。2.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整治,采取科学方法灭鼠,清除鼠类栖息活动条件,降低鼠密度。3.坚持灭鼠和防鼠相结合,在搞好环境整治和防鼠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杀灭为主的灭鼠措施。4.高发病区每年至少要在春秋季各开展一次突击灭鼠。(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保护措施1.野外执行任务或驻训时的预防措施部队在野外执行任务或驻训前应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地监测,必须加强组织和宣传,做好宿营地的灭鼠和防鼠工作。2.疫苗接种对高发病区从事野外作业较多的人员及医疗、护理、检验及防疫人员(高危人群)可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流行区易感人群接种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Ⅱ型)和乳鼠脑纯化汉滩病*灭活疫苗(I型)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疫苗注射后88%-94%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6个月后明显下降,1年后需加强注射。在老鼠不可能灭完、人们野外劳作不能取消、人与鼠接触难以避免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是最根本有效的预防措施。16-60周岁人群均可接种出血热疫苗,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疫苗的优点:保护率高。已有的研究表明:接种出血热疫苗,其保护率可达90%以上,至少维持10年,免疫效果良好。安全性好。接种后仅有0.08%人发生轻微发热(37.7℃)和局部轻微的红肿,绝大多数人无反应,反应率极低,疫苗安全性非常高。

3.加强个人防护

(1)发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食具用前应煮沸消*等。

(3)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的尘埃飞扬。

(5)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6)及时就诊: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以上,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儿科医师介绍

潘秋红

儿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研究生、医院工作数十年

擅长治疗:擅长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

提倡:循证医疗、绝不过度诊疗,绝不过度用药,能吃药绝不打针;能理疗/食疗绝不吃药。

内科医师介绍

周艳华

心内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通过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并取得国家高级营养师资格证书,陕西省康复医学心血管协会委员。

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对內科常见病能熟练诊治,并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心身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急诊科医师介绍

高福芬

主任医师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从事临床工作36年。

现任陕西省医学会院前急救分会委员、急诊会分会委员。西安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擅长治疗:小儿及成人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如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惊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急诊患者的救治;各系统急诊患者的救治;猝死患者救治;小儿疾病的诊治及急症的救治。

中医大夫介绍

徐明*

中医主治医师

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师从陕西省著名中医专家张致祥教授潜心研习《伤寒论》十余年,中医看诊数十年。

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身体调理、及失眠、头痛、习惯性便秘、更年期综合征、各种癌症术前术后治疗等。

理疗师介绍

门登成

推拿理疗师

经络理疗师、小儿推拿师师承赵成功师傅学习经络点穴曾在浙江省工人总工会疗养院从事专业的体质养生,经络养生工作主攻疼痛性疾病、消化不良、失眠等经络理疗

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图带您了解近期高发的肾病综合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