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0月份健康提示注意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TUhjnbcbe - 2021/2/26 2:08:00
2021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进入十月,天气逐渐转凉,多种病*细菌“纷沓而至”,疾控君温馨提示应警惕水痘、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秋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以冬春两季多发,感染对象主要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水痘主要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其传染性较强,易在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

健康提示

(1)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

(2)学校及托幼机构每天要做好晨午检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告医院就诊,患儿须在家隔离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复学。

(3)接种疫苗。对易感儿童接种冻干水痘减*活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最有效手段。

(4)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特别是水痘患者,要防止抓破疱疹引起皮肤感染。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应及时洗手。

二、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每年10月开始至次年3月,是我省关中地区出血热的高发季节,西安、咸阳、宝鸡和渭南是出血热的高发地区。

健康提示:(1)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2)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不要夜宿在果园等户外场所以防螨虫叮咬;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3)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医院救诊。

三、流行性感冒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是我省流感的主要流行季节。随着气温下降,进入10月份以后,我省流感病例数可能增加,应做好防护。

健康提示:(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尤其6月龄-5岁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3)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4)学校及幼托机构应着重防范流感的小范围暴发,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落实晨午检、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包括肠道病*71型、柯萨奇病*A组16型等,其中EV71型较易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除此还可通过接触病人或通过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每年10-11月是我省手足口病发病小高峰,要时刻做好“迎战准备”。

健康提示:(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家长们可前往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自愿、自费接种。(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六步洗手法”。(3)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庭常备“84”消*液,采用“浸、洗、擦、洒、泼”五法对儿童的玩具、其他用品等清洗消*。(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5)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

五、秋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十月逐渐进入晚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秋季也是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健康提示:(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防止病从口入,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要接触病禽、病畜,儿童要远离禽鸟,尽量不去禽类屠宰市场。(2)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4)学校及托幼机构及应认真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报告工作,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

感染性腹泻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腹泻次数一般一天3-10次以内,重者一天内可达几十次;

大便性状常见有稀便、水样便、洗肉水样便、粘液便等;

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不同症状或体征。

病因

秋季导致感染性的腹泻主因是:病*感染,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等,一般婴幼儿多发。

传播渠道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污染的水、食物、玩具、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

预防

预防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为孩子保暖,避免其腹部着凉;

经常对家中婴幼儿的奶瓶、水杯等用品煮沸消*;

6个月-3岁的宝宝,可以在每年7-9月份接种轮状病*疫苗进行有效预防。

七、其它感染性腹泻

健康提示:(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生吃禽蛋类产品,生熟食品要分开。(3)一旦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者,医院就诊治疗。

八、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传播媒介主要为食物。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的特征。

健康提示

(1)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手”,做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厨房用具要保持清洁,尤其是碗筷、刀、案板、抹布,不要让它们成了污染源。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家里养的宠物也尽量不要让进入厨房。

(2)生熟分开。在储存、加工食品时,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

(3)烧熟煮透。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制品。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当彻底加热才安全。

(4)控制细菌繁殖。合理存储食物,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食材要新鲜,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变质的食材中可形成有*的化学物质,要及时扔掉。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

季节性抑郁症

天气日渐转凉,反而会出现心情郁闷,四肢发麻、疲惫、失眠等情况,其实秋天是季节性抑郁症的高发期。

病因

造成秋季抑郁症的原因中,“阳光不再充沛”是第一大因素。当阳光强度降低时,由它控制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这会使人体细胞兴奋性降低,人的情绪就会变得低沉,严重者就会引发抑郁症。

预防

增强对自身职业压力的认知;

人际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去读一读或翻一翻你喜欢的书籍和杂志;

聆听调整情绪的音乐;

倾诉及适度宣泄;

冥想、赏花、户外活动。

皮肤病

秋季皮肤水分易流失,从而降低皮肤的屏障功能,易出现皮肤过敏问题。

秋天是大闸蟹等蟹类美食上市的季节,因吃虾蟹过敏的病人也会增多。

这一方面跟病人的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虾蟹类食物中的异种蛋白质含量很高,性寒且带湿*,属“发物”,皮肤病患者或皮肤易敏感的人不宜吃。

十一、外出旅行卫生

外出旅行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短时间内急剧增多以及人群间的接触频繁,将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外出期间食源性疾病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同时,境外发生的某些传染病对于赴境外旅行的公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健康提示:(1)旅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相关情况,掌握常见疾病基本的预防知识和技能。依需要,可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专业咨询,提前接种必要的疫苗。(2)旅行期间,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未洗手前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二要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接触单峰骆驼、病死禽等,必须接触时则需注意个人防护,并及时洗手;三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未经消*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等;四要做好个人防蚊、防蜱虫措施,建议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睡觉时使用蚊帐(或空调房)、使用防蚊驱避剂等;五要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腹泻或皮疹等其他表现时,应当立即就医。(3)旅行归来,应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出行健康“护身符”

“嗡嗡嗡”杀手

?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斯里兰卡——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

?意大利、美国——西尼罗热

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虫媒传染病。鸟类是主要的传染源,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症状主要为发热、头痛、皮疹等。

?印度、非洲——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后可缓解。

定制攻略:预防蚊虫叮咬

?旅行途中穿长袖衣裤,衣物应尽量覆盖上下肢,不要穿暴露脚部皮肤的凉鞋、拖鞋。

?避免在公园和景区树荫下长时间逗留。远离积水、废旧轮胎及沟渠等蚊虫孳生地。

?外出时,涂抹驱蚊霜。如果同时使用驱蚊霜和防晒油,应先用防晒油再用驱蚊霜。

?住宿选择有空调的密闭房间,并使用电蚊香、蚊帐等。

?前往有疟疾疫情的地区可进行预防性服药,一般提前7-10天服用氯喹2片可预防7-10天,服药注意事项请咨询医生。

?旅行结束后一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美食”诱惑

?美国、东南亚——食源性疾病

东南亚国家气温较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加上出游人数较多,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非洲——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典型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腹泻、呕吐,引起脱水,严重者出现休克和肾衰竭。

定制攻略: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要确保吃热食,不吃没有完全煮熟或生冷食品,卤味食品最好少吃。

?喝瓶装水或开水,不喝生水;如无法确认冰块是由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制成,最好不要食用。

?旅游区食品来源复杂,无证小摊小贩难以保证食品安全,因此,要选择正规饮食店就餐,并观察店里的卫生状况,如是否有清洁的水源、消*设备、防尘设备,食品原料是否新鲜,周围环境整洁状况,收款人员不接触食品且钱票与食品保持相当距离等。

“美景”当前

?菲律宾——钩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皮肤和粘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可出现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

定制攻略

?避免接触疫水。去吕宋岛的游客要注意防护,不要在池沼或水沟中捕鱼、游泳,去稻田玩耍可以穿长筒靴,戴胶皮手套。

?中东国家——中东呼吸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症状类似流感,重症患者可发生肺炎,出现呼吸衰竭和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定制攻略

?勤洗手;避免和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外出时尽量戴口罩;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避免前往动物饲养、屠宰、生肉制品交易场所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尤其是避免接触骆驼。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在入境时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应主动向海关部门申报患病情况和到访国家,并配合卫生检疫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调查及相应医学检查。

?刚果(金)——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埃博拉病*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感染。病死率高达50%。

定制攻略

?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体液,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旅行期间以及返回21天内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旅行史。

构建和谐促进健康

淳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10月份健康提示注意预防流行性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