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传染病防治谨防流行性出血热一图了解
TUhjnbcbe - 2021/2/23 18:03: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m.39.net/pf/a_4781479.html

关于注射出血热疫苗的通知

为预防出血热病的流行趋势,降低人群发病率,医院预防接种室免费为农场居民接种出血热疫苗。请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到预防接种门诊登记接种疫苗。

接种人群:16-60周岁

接种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禁止接种。

2.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癫痫、脑病患者不得接种。

3.过敏体质、患过敏性疾病、对抗生素过敏者不得接种。

4.已接种过出血热疫苗的三年内不需重复接种。

接种

TUhjnbcbe - 2021/2/23 18:03:00

1、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种类:汉坦病*,属于布尼亚病*科汉坦病*属。己知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4型,分别为:汉坦型、汉城型、普马拉型、杜布罗瓦型。

2、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学体理化特征:汉坦病*对乙醚、氯仿、丙酮、苯酚、去氧胆酸盐等脂溶性溶剂敏感,酒精和碘酒等常用消*剂能灭活病*。不耐热,56°C60min、°C1min及紫外线照射均可使病*灭活。

3、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啮齿目鼠科中的姬鼠属、家鼠属和田鼠亚科林?属的一些鼠种,如黑线姬鼠、*颈姬鼠、褐家鼠、小家鼠、棕背?等。

4、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的传染源:黑线姬鼠、褐家鼠为最主要传染源。其次,家栖为主的小家鼠、*胸鼠及野栖的*毛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大林姬鼠、小林姬鼠和实验大白鼠等也可成为传染源。

5、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的传播途径:

(1)动物源性传播:经皮肤(黏膜)伤口传播,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

(2)虫媒传播:革螨和恙螨。

(3)垂直传播。

6、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易感人群:人群对汉坦病*普遍易感,感染后仅有小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状态。

7、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临床表现、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情经过:典型病例具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三大主征,并依次出现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临床过程。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发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之间相互重叠。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症状、毛细血管损伤症状及肾脏损害等。多数病例起病急骤,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常在39~40°C,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日。全身中*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及眼眶痛,一般将头痛、腰痛及眼眶痛称之为“三痛”。有头痛、腰痛者占80%以上,眼眶痛者约为半数。多数患者可出现胃肠道中*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常见于颜面、颈部及上胸部(即“三红”),重者呈酒醉貌。水肿征多见于球结膜水肿、眼睑和面部、四肢水肿。黏膜出血点常见于眼结膜、软腭及咽部。皮肤出血点和淤斑,多见于前胸、腋下、肩背等部位,细小出血点可呈索条状、搔抓样分布。重症患者出血点多,表现为大片状淤斑,可见于体表多处部位。病后2~3天起可出现尿蛋白、管型、红细胞等肾脏损伤表现;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早期正常或偏低,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2)低血压休克期:随着病程的进展,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损伤加重,血浆大量外渗,血容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导致低血压休克。此期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加重,一般发生于病程4~6天,持续1~3天。

(3)少尿期:少尿期是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常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一般发生于病程5~8天,持续2~5天。主要为尿*症、酸中*、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的临床表现。

(4)多尿期:一般在9~11病日进入此期,每日尿量以~ml为多见,最多可超过00ml,持续时间多为2周左右。尿量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肾损害越重。

(5)恢复期:大多数患者病后3~4周开始恢复,尿量恢复到每日ml以内,各种症状逐渐消失。一般需1~3个月,体力完全恢复,少数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等。

8、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具备(1)流行病学史1)或/和2),同时具备(2)临床表现1)或/和2)者,且不支持其他发热性疾病诊断者。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

2)发病前2个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

(2)临床表现

1)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充血、渗出和出血等毛细血管损害表现:如面、颈和胸部潮红(三红),酒醉貌,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重者可有腔道出血。

3)低血压休克。

4)肾脏损害:尿蛋白、镜下或肉眼血尿,尿中膜状物,少尿或多尿。

5)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3)实验室检测

1)血常规: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液浓缩(低血压休克期)或血液稀释(少尿期)。

2)尿常规:尿蛋白阳性,可出现镜下血尿、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

3)血生化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5)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6)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RNA。

7)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汉坦病*。

9、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同时具备(2)临床表现3)~5)和(3)实验室检测1)~3)中至少一项者。

10、肾综合征出血热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同时具备(3)实验室检测4)~7)中至少一项者。

11、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鼠间感染情况监测、病原学监测及暴发疫情监测。通过监测获得可靠数据,为制定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染病防治谨防流行性出血热一图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