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一项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医疗护理行为。
在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的、突发的变化,为应付某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而事先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的将透析风险化解到最小,从而保证病人的安全,透析中心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并将此理念贯穿于透析治疗的全过程。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透析安全护理工作中,可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透析室医疗护理质量。
???
--Bestforyou--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症患者,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临床一般治疗时间是每周12~16个小时。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虽然能够替代肾功能,清除体内的肌酐,尿素氮等各种代谢*素。但是由于疾病本身以及患者的原因,还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
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
01
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临床表现:少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压,但大多数病人同时有头晕、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眼前发黑、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和肌肉痉挛性疼痛,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冠心病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绞痛。
02
病因尚不清楚。易感因素为:低血压、病人体重低于干体重及应用低钠透析液,过度超滤。肌肉痉挛最常与低血压伴发,但常持续到血压恢复之后。仅有少数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肌肉痉挛而无血压的下降。低血压和痉挛同时发生时,低血压可静点生理盐水纠正,但痉挛可仍然存在。由于高渗溶液能扩张肌肉中的血管,对急性痉挛可用高渗糖或盐水治疗。
03
是指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后早期,以脑电图异常及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病症,轻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躁动,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04
又称“首次使用综合征”,但也见于透析器复用患者。临床分为两类:A型反应(过敏反应型)和B型反应。其防治程序分别如下。A型透析器反应主要发病机制为快速的变态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5min内发生,少数迟至透析开始后30min。发病率不到5次/透析例次。依据反应轻重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一旦考虑A型透析器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寻找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B型透析器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20~60min出现,发病率为3~5次/透析例次。其发作程度常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
05
与尿*症本身所引起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关,电解质紊乱以血钾,钙和镁的异常所致心律失常多见。
06
透析相关发热可出现在透析中,表现为透析开始后1~2小时内出现;也可出现在透析结束后。一旦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发热,应首先分析与血透透析有无关系。如由血液透析引起,则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07
透析时发生急性溶血是严重的急症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胸痛、胸部压迫感、呼吸急促、腹痛、发热、畏寒等。一旦发生应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
08
常规透析发生率约为10%。最常见的原因是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有时与醋酸盐不耐受、透析液中*及高血压引起的脑病有关。在稳定的病人中,发生恶心、呕吐大多数为低血压。
09
头痛是血液透析的常见症状,大多数原因不明,可能是失衡综合征的轻度表现,也可能与醋酸盐透析有关。头痛也可以是其他许多透析并发症的伴发症状,如髙血压、发热、颅内出血、溶血、心律失常、低钠或高钠血症、硬水综合征等。
10
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因很多。多由透析诱发或加重,可以是由于透析器或其他透析材料过敏,但跟更多于长时间透析所处的强迫体位诱发有关,尿*症*素及钙磷盐沉积以及精神因素也是引起骚痒的原因。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最后,不忘初衷,往期回顾:
科普系列一---透析人生不言放弃
科普系列二---什么是血液透析
科普系列三---什么人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