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刘迅通讯员薛源
河南11岁男童因慢性肾脏病出现重度贫血,急需输血治疗,面临生命危险。疫情下,家人冒着风险带他“逆行”来汉就医。医院肾病内科获救治后,如今小家伙生命体征稳定,等待着封城解除就返回老家。今日,回忆求医过程,患儿家属表示,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筱雯的热心帮助。
11岁河南男孩病危休克
家住河南信阳的小锦(化名)今年11岁。因先天性基因疾病,年9月医院被确诊为肾功能衰竭,之后进行了肾移植手术。遗憾的是,移植肾很快失去功能,无法正常排尿,小锦不得不再次进行腹膜透析维持生命,等待再次肾移植机会。
2月17日,在家的小锦出现了休克的早期症状,反复呕吐、电解质紊乱、重度贫血、轻度昏迷。爸爸余先生立刻给远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筱雯打电话。王筱雯是小锦的主治医生,长期为他看病,对小锦的病情十分了解。得知小锦的情况,王筱雯十分担心,建议余先生医院输血治疗。
小锦病情严重,医院后都不敢贸然接诊。但孩子的病情不能再拖了,“实在没法,我带孩子去武汉找你们治疗。”焦急又无助的余先生再次联系王筱雯,决定要来武汉。可武汉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外地私家车辆根本没法进入武汉。尽管风险很大,余先生还是决定试一试,给儿子争取一线生机。
一家人“逆行”来汉就医
2月24日一早,余先生带着小锦和腹膜透析的机器,一路“逆行”,开车从河南老家赶往武汉。
当天下午四点,小锦终于医院,此时小锦的情况非常糟糕,“腹膜透析几乎不能帮助他排除体内的毒素,各项检验指标都报危急值,血红蛋白掉到53g/L,不足正常值的一半,重度贫血,有生命危险。”医院的情况,王筱雯仍不禁替小锦捏了一把汗。医生迅速安排小锦住院,进行抢救和治疗,当晚输注了洗涤红细胞后,小锦苍白的面色才稍转红润。
由于身患尿毒症,小锦体内不能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通常需要定期输注促红细胞生成素,避免出现贫血。可是小锦体内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抗体,输了两次洗涤红细胞后还是贫血,并且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抵抗,一般纠正贫血的药物对他并不起作用。王筱雯了解到,一种新药罗沙司他对小锦这类因慢性肾病引起贫血的患儿有用,王筱雯多方联系,终于为小锦购买到了新药。
这段时间,在肾病内科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锦病情稳定住了,不用再做其他特殊治疗,精神头十足。现在每天待在病房里,小锦对爸爸说有些想家了,爸爸表示等武汉解除封城,立马就带他回家。
3月18日,回忆求医过程,余先生表示有一件事令他十分感动,来武汉那天,到达时间有点晚,父子俩没有吃晚饭,细心的值班医生和护士为他们送来晚餐和牛奶。他说,“十分感谢王主任的帮助,医院,还是只有武汉这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