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研制世界首个SARS抗原试剂盒广东这所
TUhjnbcbe - 2025/2/7 17:39:00

年,刚从“第一军医大学”转制不久的南方医科大学迎来了学校本部东门的第一次大整修。然而数月之后人们发现,连同新校门拔地而起的,还有一座正对大门的照壁。照壁东面镌刻校名,西面则是学校刚刚确立不久的八字校训——博学笃行尚德济世。如今,距离校训确立已过数十年,南方医科大学即将迎来建校的第一个70年,在八字校训的引领之下,如今的南医大又是什么样子呢?

博学:成学科之盛

“博学切实,所以广知”。广泛地猎取知识,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这是完善自身、发展自身的客观要求。南方医科大学虽是一所医学专长的高校,但博采众长,广加探求的精神却在这里生息不止。

当前,南医大已经形成了以医学为主体,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在最近一次公布的ESI数据中,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与生化、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创造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新成绩。

当前,国家正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而南方医科大学凭借中西医并重的办学理念,推动中西医共融、互补、协同、并用、结合,医院校的中医药特色发展之路。中西相济,交流融合的中西医结合学科恰是学校博学求知的最好见证。

南医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学科先后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中,中西医结合学科排名全国并列第六,被评为B+级学科。同时,中西医结合学科被确定为学校四大重点建设的技术平台和四大特色学科群之一,先后纳入广东省“”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创新强校工程”、“四重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

年是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成立45周年。1月4日,南方医科大学隆重召开了中医药大会,做出了“重塑学校中医药学科优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决定,同时成立学校中医药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南方医科大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贡献力量。

多学科科学布局,中西医繁荣并进,承接传统与未来的长度,跨越中西医学科的广度,以“博学”为训,南方医科大学正奋力成就学科建设之盛。

笃行:筑科学之基

笃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建校数十年来,一代代南医人坚守在医科领域,披肝沥胆,笃志创新,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姚开泰院士

南医大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全国第一个国家I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姚开泰院士为我国的鼻咽癌研究奠基,也是我国鼻咽癌分子水平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鼻咽癌克星”;张汗承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泪液学的系统研究,创造了“泪液学”英文单词(Dacryology),被誉为“泪液学之父”;舒斯云教授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人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国际学术界将这一区域以她的姓氏命名,称之为“舒氏区”;尹炳生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头胸心电导联理论,被誉为心电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写入最权威的心电研究领域专著《心电学》,称为“尹氏导联”……

前人艰辛辟路,后人奋勇向前。继承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埋头实干的精神,新一代南医大人正在紧跟步伐,书写新的辉煌。

丁彦青教授

医院病理科的丁彦青教授是我国病理学领域的专家。早在17年前的非典时期,他就曾冒着巨大风险解剖感染SARS而死的患者尸体,成为世界首例SARS患者尸体解剖者。此后,他依据解剖结果提出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为SARS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

年,他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周伟杰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登上国际顶尖期刊《Cell》。

侯金林教授

医院的侯金林教授是我国肝病研究领域的专家。由他和团队确立的优化肝病治疗新方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在年1月8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推动了我国慢性肝病研究的科技进步,开拓了慢性乙肝个体化治疗中国之路。

年,由侯金林领衔的全球大规模临床研究在顶级期刊《JournalofHepatology》上发表,该研究发现了新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成为全球首个跨病因(乙肝、丙肝、非病毒性肝病等)、跨种族(亚洲人、西方人等)的针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风险预测评分模型。

以两位教授为代表,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在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成绩。学校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牵头承担了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获得滚动支持。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立项数居全国独立医科院校第2位,连续4年跻身全国高校30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类项目,连续8年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综合评价得分位列全国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第1位。

行胜于言,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埋头苦干,扎实硬干的科研工作者为南方医科大学的科研奠定基础,塑造精神,学校才会在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以“笃行”为训,南方医科大学正在用实干之风引领学校医学科研工作继续向前。

尚德:承育人之魂

诚恳的态度,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这既是对老师们教书育人的要求,也是学子们立身社会的基准。

教师之德,在于传道解惑,授业育人,既要有丰富的学识,也要有高尚的操行。多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汇聚了一批学高身正,呕心育人的教师队伍。现拥有国家级人才人次,省级人才人次,其中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4人,国家杰青15人,国家特支计划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国家“优青”9人。

钟世镇院士

为教育计,钟世镇院士一生甘当“配角”,他放弃了成为一名外科医生,选择了研究临床解剖学,并成功制作出我国首个心血管铸型标本,成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年起,他将制作铸型标本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和助手,逐渐建立起了享誉国际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成为了南方医科大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素质,为科技创新培养后备力量的阵地。

赵克森教授

赵克森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休克领域的研究,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建立起了我国第一个休克微循环实验室。作为一名教师,为学生们上好每一堂课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年,赵克森因意外致使右眼失明,眼部创伤带来的脑震荡引起了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顽固性高血压。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舍弃教师的本分,在坚持教学的同时还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知识二次加工”等新理论,获得了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

师者立德育人,医者立德救人。以医立校的南方医科大学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各类医学人才10万余名。不管是在硝烟战场或是在抗疫一线,“尚德”的校训精神始终在一代代人身上传承。

侯凡凡院士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的侯凡凡院士多年来专注于慢性肾病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作为一名医生,她始终将病人放在第一位。她对待病人的原则被同事们总结为“侯式法则”:“能在门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患者住院;能用一种药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能用便宜的药就不用贵的。”凭借着对病人的负责、用心,侯凡凡也获得了病人理解、尊重的真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南医大以”尚德“为校训,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对品德操行的培育,授以”仁心仁术“,方成真正医者。

济众:担家国重任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一所医科大学,锤炼精湛的医术,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传承医学、造就人才的最高要求。

南方医科大学兴起于抗美援朝的烽火之中,家国重任与济世情怀是军队传统在南医大人身上的光荣延续。对内,他们勇担重任,身先士卒,奋战在抗疫一线和义诊队伍中;对外,他们横渡汪洋,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经验传播到世界各地。

年1月23日,除夕前夜,一张满是红手印的请战书,拉开了南方医科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序幕。来自原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的24位医生,17年后再次请求奔赴武汉,支援抗疫。受到他们的鼓舞,此后的一天之内,一千多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最终,南医大及附属的7家医院共派出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为武汉抗议贡献了南医力量。

在抗疫请战书提交一年之后,一封表扬信翩然而至。年1月4日,卫健委通报表扬了医院赴秘鲁抗疫医疗专家组。在我国疫情趋于稳定的5月,四位从武汉疫区返回的医疗专家应秘鲁政府请求,受中国政府委派前往海外进行了为期14天的医疗援助,为国际防疫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年,由南医大负责组派的中国第七批援加纳医疗队还曾前往非洲加纳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凡此种种,南医大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者精神。

除了面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勇于担当,在平常的工作中,“济世”的校训还体现在南医大经常开展的“义诊”活动:五附院“爱眼日”义诊、医院暑期儿童保健义诊、医院学雷锋义诊、医院“大医精诚——中医名家走基层活动”……一场场免费义诊活动既为普通群众普及了健康知识,也拉近了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距离。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八字校训贯穿南方医科大学发展的始终,它既是指引每位南医大学子完善自身的标杆,也是学校在数十年风云激荡中始终坚持不变的初心。在过去的年,无论是逆行出征的抗疫前线、远赴他国的援外医疗,还是争分夺秒的科研攻关,南医大人始终胸怀大爱、履职尽责。年,南医大人将继续坚守校训精神,以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制世界首个SARS抗原试剂盒广东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