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长久以来,大众对精神疾病仍抱有偏见或错误认知,包括认为精神病人有暴力攻击、不理性、疯疯癫癫、工作能力低下、危险、不正常……正是因为害怕治疗后被贴上这类“标签”受到歧视,很多患者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的精神状况,回避人际交往,进而导致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能力逐渐衰退,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有研究发现,40%精神疾病患者不敢让他人知道自己患病,认为别人无法接纳自己在看精神科,45%患者担心告知外人精神问题会对自己不利。有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因为害怕受到歧视或被标签化,而抗拒到精神科门诊治疗或住院,就这样反复地在疾病的煎熬中受苦。若精神患者过早中断治疗,将造成症状复发加重,病程越长的患者,其社会功能退化越为明显,病情也更为严重,更有甚者可能会做出不可挽回的冲动行为。
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来说,早期诊断、稳定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患者愿意稳定接受治疗,才能良好地走向康复的道路。近年来,精神科医疗进步的速度相当快速,药物的发展较过去都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少的药物副作用,手术治疗的微创技术也更为安全高效,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时若能完整告知自己的症状,根据医生要求规律服药,必要时选择手术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就能大幅度减少因病情不稳造成的问题。
36岁的小伟,初二开始日渐消沉,不愿与同学说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从班上前十名跌至倒数,更是出现幻听妄想,认为同学与老师在背后说自己坏话,课间休息时自言自语,行为表现十分怪异,到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为改善病情,小伟曾尝试药物、电休克治疗,症状也有所改善,但小伟担心同学知道自己患病,每次出院后都不配合服药,病情又多次复发。
小伟的父母辗转联系到我科医生,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小伟焦虑、害怕的情绪有所改善,幻听、妄想、敏感多疑得到控制,恢复了自知力及反思能力,甚至在查房时对医生说要按时服药,不服药会发病,后悔自己不听医生的话,想回到学校去继续学习。
术后10个月,在父母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下,小伟再次回到校园,重新学习课本知识,现在的他已经可以正常上学、完成作业,与同学日常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并且按时服药、复诊,直面自己患病需要治疗的事实。
要知道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它与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决定的,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只要能摆脱病耻感,直面患病需要治疗的事实,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其结局甚至要好于心脏病、脑血管病以及大部分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