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王丽仰东萍记者窦菲涛2月6日,大年初六,北京冬奥会第二天。医院冬奥医疗保障诊区闭环门口,一名痊愈出院的外籍技术官员正在和救治他的医生们紧紧拥抱道别,向他们表达感谢。
“感谢医院医院、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相关的每个人。你们是我的英雄,你们拯救了我的生命,我永远感激,我爱你们所有人。”出院前,他专门为医疗救治团队写了一段英文留言,并用手机翻译软件翻译成中文。
成功抢救的背后,是一场跨越北医三院和北医三院医院两个冬奥定点医疗的“生命接力”。
除夕夜,彻夜不眠开辟“生命通道”
1月31日,农历除夕的下午,一阵阵急促的救护车警报声,打破了北医三院医院冬奥保障中心闭环的片刻宁静。患者因腹痛、呕吐、腹泻,被紧急送来就医。北医三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刚询问病史、查体。等待检查结果期间,李刚敏锐地察觉到,患者的血压、心率正常,但口干口渴、四肢冰凉、排尿不好,呈现出重要脏器微循环灌流不足的前兆。
“不行!患者得留观!”李刚一边拿起电话安排留观事宜,并向闭环外的北医三院医院执行院长周方汇报患者病情进展,一边示意同事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鼻导管氧气吸入。李刚的这个操作,为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血肌酐值超过正常的10倍。此时,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出现了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生命危在旦夕。
得到消息后,延庆院区的相关领导、冬奥延庆区医疗卫生保障相关领导立即赶到闭环外的5G远程会诊中心,指导救治工作。闭环外的医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血滤机器等设备和送进闭环。同时,北医三院冬奥医疗保障负责人、医疗副院长、普通外科专家付卫教授在得知情况后,紧急安排北医三院本部肾内科主任王悦和危重医学科李强副主任医师通过连线参与抢救。
闭环内外联动,为抢救争分夺秒。闭环内,医护人员熟练地建立起挽救生命的血滤通道。胃肠减压引流出潴留的大量暗红色胃液后,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但患者出现了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其血气分析一直提示有严重的酸中*,这些都预示着极高的死亡率。
闭环外,北京市肾内科、危重医学科的相关冬奥保障专家连夜会诊。北医三院医院的医护团队守在闭环内外,根据生命体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医院完成“生命接力”
2月1日,大年初一,患者的酸中*、肾功能均已经明显改善,感染得到控制,尿袋里开始有尿了。医护团队还没来得及喘息,新的情况又出现了。持续的低血压状态使患者出现了应激性胰腺损害,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脏相关指标开始恶化。
医护们历经了又一个不眠夜,大年初二一早,患者的各项指标逐渐趋于稳定。当天中午,患者经被转送至北医三院本部的冬奥医疗保障诊区闭环,继续接受治疗。
在患者抵达北医三院前,医院本部已按流程启动高级别院内专家组会诊程序。危重医学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的相关专家悉数到齐。专家组根据指标变化,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此外,危重医学科、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肾内科等6名医护人员进入闭环参与救治。
考虑到患者消化道没有活动性出血,专家组逐步恢复了他的饮食。
“患者不太习惯吃面条,我和姜楠护师就和食堂联系,用中式的食材做西式的饭菜,他非常满意。”作为主管大夫,危重医学科医生史劢说,专家组非常重视营养和人文关怀,所以除了语言交流以外,还经常与患者互动,“几天相处下来,患者只要见到我就喊‘favourite’,看到姜楠就叫‘lovely’。”
历经5轮专家组讨论,经过抗感染、肾脏替代治疗、升压抗休克等治疗方法,患者的休克和酸中*状态已完全纠正,感染得到控制,肾功能恢复,终于顺利出院。
“这是我们正月里收到的最好的礼物!”看到患者出院,史劢由衷地高兴。他说,作为冬奥医疗保障的医务人员,虽然眼前的屏幕上没有激烈的比赛,但有的是跳动的监护数据,“我们无法赢得闪闪发光的金牌,但我们可以让需要帮助的人,永远记住一个强大而友善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