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恒天然中国换帅应对欧洲强敌2mucrbl1
TUhjnbcbe - 2020/6/15 15:34:00

恒天然中国换帅


    应对欧洲“强敌”


恒天然集团对于此次人事调动的理由是,“对恒天然管理团队的进一步加强”,而恒天然集团CEO西奥?史必根思表示:“中国业务对恒天然至关重要,领导层的顺利过渡是重中之重。”


    换人应对


    “我们看到了恒天然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缺乏理解,本来是场闹剧,恒天然却把它变成了一场悲剧。”普天盛道咨询董事长雷永*认为。


    雷永*说的正是恒天然肉*杆菌事件。2013年8月2日,恒天然集团向新西兰*府通报,产品受到肉*杆菌的污染。这对于一向被认为是乳品质量和安全为名片的恒天然及其北后的国家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其合作伙伴达能、娃哈哈、可口可乐、雅培等国际食品巨头均受波及。随后肉*杆菌事件虽然最终被证明是“虚惊一场”,但对恒天然的业务和声誉却已经产生了影响。


    期间包括恒天然CEO史必根思在内的恒天然高管曾兵分几路,在华展开密集的*企公关,在中国有用到恒天然产品的企业,几乎都被恒天然的高管拜会过,其中几家大企业,史必根思都亲自带队拜访。此外,工信部、食药监总局、商务部等重要部门,史必根思也都一一前往沟通。与此同时,新西兰*府方面也出面为恒天然做背书,力挽其品质声誉。


    但时隔一年后,恒天然依旧没能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扭转负面形象。“恒天然在这次乌龙事件的危机处理应变不到位,如果事情发生在国内大型乳企身上,今天一定不会还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普天盛道咨询董事长雷永*认为,作为新西兰的一个大型国企,恒天然非常固执,甚至是不思进取。


    目前,恒天然正试图扭转这一局面,换人是其对策之一。


    恒天然的中国区新帅履历显示,继任者尤汉?普里姆在加入恒天然之前,是皇家菲仕兰食品公司管理董事会的成员,他曾在不同时期负责过欧洲、亚洲、中东和西非的消费品牌业务,以及企业市场营销业务。恒天然方面认为,尤汉?普里姆是大中华区总裁的理想人选,理由是他此前已在恒天然的亚洲地区担任过两个高层职位。


    对恒天然而言,中国是关键市场,尤汉?普里姆的使命是领导恒天然中国区更好地推进既定战略的实施。


    “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恒天然发生乌龙肉*杆菌事件以后,国内一名乳企管理者表示,虽然没有放弃继续使用恒天然的奶源,但他们的确已经开始寻找来自其他地区的合作伙伴。


    而这也是恒天然未来的忧虑之一,乌龙肉*杆菌事件,使得以恒天然为代表的新西兰乳业品质在中国消费者心中遭到重创,也让其合作伙伴生意受损。


    而随着欧盟终止乳制品生产配额限制后,中国巨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者掘金,荷兰、爱尔兰等地区正在蓄势待发。


    此前,恒天然几乎垄断了国内70%以上的原料粉供应,但更多竞争对手的加入,使得恒天然的垄断格局将被瓦解。“未来国内乳业进口格局一定是越来越多元化。


    ”业内资深乳业专家宋亮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时隔几近一年后,依旧未能从中国恢复声誉的恒天然,眼前,任务尤为繁重。一方面要重振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心,并且要修复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护其在上游的绝对强势地位,另一方面还要如期执行其加大下游推广的计划。


    强劲的对手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消费品品牌,恒天然一直以上游基粉供应商的身份默默存在。尽管进入中国市场30年,但中国市场耳熟能详的乳业巨头,却是达能、雀巢等外资品牌,而期间,即便是中国乳业“*金十年”,恒天然依然固守在上游,失去了多次领先的机会。


    “恒天然在产业链上的整体规划比较混乱,总是犹豫徘徊,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执行力,尤其是执行力比较差,恒天然在中国这么多年属于蜗牛式前进。”一名业内人士认为。


    去年,与此前只定位原料供应商的角色不同,恒天然在华战略有了新的变化,欲建立一体化运营模式,即把奶源和深加工联系在一起,从饲料、养殖到原奶销售形成一条体系,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目前恒天然在中国地区的既定业务可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牧场业务、原料乳粉业务、餐饮渠道供应商业务以及营养品业务。


    此前,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秦敏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除恒天然原有的原料供应业务外,正计划2020前在华建成30家牧场,2013年下半年还将会加大消费品类业务的推广,包括推出自有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安满等。”


    但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恒天然拟进*下游的计划进展并不顺利,原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展的试点也不成功,“这也是恒天然急于换帅的一个主要原因,新上任的高管有消费品牌的经验,懂市场营销,能帮助恒天然更好实施下游战略。”宋亮认为。


    在对中国市场自顾不暇的同时,恒天然还将迎来强劲的“外敌”。随着更多欧盟乳制品配额的放开,将有来自荷兰、新西兰等乳制品大国的企业巨头进驻中国市场,在原料粉市场上,对恒天然形成巨大的冲击。


    此前,欧盟的乳制品产量总量限制规定,每个欧盟成员国国家配额分配给奶农,每当成员国超过其配额,它必须向欧盟支付罚款,这个罚款叫做“超级税”。这也使得很长时期内,来自荷兰、新西兰等乳制品生产大国的乳企只能供应本土市场,无法向中国出口。


    但2015年欧盟将放弃这一长达30年的牛奶产量配额制,这使得其成员国企业可大规模进攻中国市场。


    6月7日在惠氏新品发布会上,爱尔兰驻华大使表示,“随着欧盟乳业总量限制被取消,我们有信心未来5年爱尔兰乳制品的产能能够翻一翻。中国将成为爱尔兰的战略性市场。”


    几天之后,荷兰乳业协会主席、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首席执行官郝瀚思在6月11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也表示,荷兰乳制品对华出口额将尽快翻番。


    不过,恒天然也在悄然布局,试图以低价策略再次强守中国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开年之时,恒天然的原料乳粉出口平均价格为6200美元/吨,而如今价格直接降至3500美元/吨。“这一低价策略值得注意,”雷永*表示,恒天然的低价策略有前例可循。


    在2008年之前,国内乳企乳粉原料大部分都来自国产,进口量并不高。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出于对国内乳粉原料的担忧,国内的奶粉生产企业开始加大进口原料的采购份额。


    一组公开的数据显示,据海关统计,2008年10月当月,中国出口乳制品1036吨,同比下降91.8%。其中奶粉同比下降99.2%;同期,中国进口乳制品3.3万吨,同比增长73.2%。


    国际原料奶粉价格持续跳水式下跌更为这种行为打开方便之门。这期间,恒天然向中国出口奶粉的价格降幅近一半。“由于恒天然的跳水降价使得国内很多原料奶粉厂商已经难以为继,其间一些大型原料奶粉生产商勉强生存,而一些月产300吨以下的中小型原料奶粉工厂不得不停产。此后,恒天然就乘机抢占了国内原料粉生产市场。”一名业内人士回忆恒天然进*国内市场路径时表示。


    在成功抢占国内原料粉生产市场,恒天然开始价格控制权后,其价格相对国产原料粉变得并不是那么便宜了。


    但乌龙肉*杆菌事件以后,一方面恒天然品牌形象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来自欧盟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开始反击,恒天然显然不能重复同样的招数。


    恒天然CEO西奥?史必根思特别提过,今年恒天然业务重点是在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前提下,优化全球原料和运营成本,以便更好地管理价格波动。


    不过,“短期内,中国市场对于恒天然的依赖不会有大的改变。目前整体来看,虽然恒天然在产量价格上的优势是不可逆的,但是随着更多对手的加入,恒天然打个喷嚏,中国市场就感冒的状况肯定会改变。”雷永*说。


    新上任的尤汉?普里姆能否开创恒天然在中国的局面,时间将是最好的答案。

1
查看完整版本: 恒天然中国换帅应对欧洲强敌2mucrb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