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3日讯(实习生张越 通讯员李静 刘颖栗)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同时也是荨麻疹的高发季节。3月23日,武汉市民张先生因为突发荨麻疹,在单位晕倒,医院皮肤科救治转危为安。
水肿减轻后,风团变为红斑。通讯员李静 摄
23日凌晨,29岁的张先生被身上剧烈瘙痒惊醒,醒来后发现身上出现了成片的红斑。因为既往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吃一点抗过敏药物就消退了,因此这一次张先生没有在意,仍旧自行口服了一颗抗过敏药,早上8时便正常上班了。
到单位后不久,张先生感到乏力、出冷汗、胸闷,接着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幸好身旁同事看到后迅速搀扶,没有摔倒。大约十几分钟后,张先生才逐渐清醒过来,后被家医院皮肤科就诊并收住院治疗。就诊过程中,张先生再次感到全身乏力、出冷汗、胸闷,经过检查发现甚至出现了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患者正在接受治疗。通讯员李静 摄
医院皮肤科专家团队立即开启急救绿色通道,将患者安排到缓冲间,予以平卧、吸氧、心电监护、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留置针输液扩充血容量等一系列救治工作,最终使得患者转危为安。
医院皮肤科主任刘斌介绍,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常见的病因包括食物(动物蛋白、植物、食物添加剂等)、感染(肝炎病*、柯萨奇病*、链球菌、真菌、寄生虫等)、药物(青霉素类抗生素、血清制剂等)、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花粉、动物皮屑和毛发、尘螨)、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精神、内分泌和遗传等因素。另外,一些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荨麻疹的伴发。
急性荨麻疹发病较急,患者多会突然感到皮肤瘙痒,很快瘙痒部位会出现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红色风团。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刘斌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春季是荨麻疹的高发季,尤其是既往有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常备抗组胺药物如依巴斯汀等。当出现皮损广泛,甚至伴有心慌、胸闷、腹痛、腹泻时要尽早就医。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避免贻误病情。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