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编剧美剧圈6大王牌编剧创作谈 [复制链接]

1#

对于美剧,我们好像知之甚多,又似乎知之甚少,每部剧集表面的精细和光鲜背后,都有着编剧们的彻夜写作与各种有趣纠结。但对美剧的各种分析、剧评与审视又怎么能比聚集六个顶级创作者连珠妙语地谈美剧更有意思呢?

Q=《周末画报》VG=文斯·吉利甘MW=马修·维纳AB=安·白德曼CC=卡尔顿·库思AS=阿伦·索尔金NP=尼克·皮佐拉托翻译:区茵婷Q:马修·维纳正在为《广告狂人》终结季的结尾抓脑袋,你们都应该为连续剧的结尾抓狂过吧。那你们对他有什么建议?VG:好好享受这过程吧,虽然这时你忙得屁颠屁颠的很难去说什么享受。听起来虽然很老生常谈,但我还是会跟你说,好好享受吧。MW:你的《绝命*师》快写完时我也跟你聊过,你说很痛苦,对吧?VG:我那时快疯了。MW:你还直接执导了最后一季,我也有这打算。但失落感真的很沉重。VG:是呀,这失落感不到最后一天收工也不会突然袭来,当时你会感觉:“老天,真的结束了,是真的结束了。”MW:你也这样,那我还安慰点......

AB:确实会相当失落!

Q:剧集大热后,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压力。你们是怎么跨越这心理障碍的?

MW:这听起来或许有点自恋,但我觉得这问题像是在问我:结束了有什么感觉,你还会做些别的吗?(笑)在我有自己一番事业之前,有那么些人的事业我是很钦佩的。我还和当中某些人成了朋友,像迈克·尼科尔斯和已故的拉里·吉尔巴特。你难免会对这问题的答案感到好奇,你会去问他们,结果他们跟我说了相同的话:别做你做过的任何事,因为那只会让你觉得沉闷;也别纯粹为了金钱做任何事,一旦你是为了金钱而做,你会立刻没有感觉,因为你会觉得闷不可挡。CC:我觉得重要的是,不管你想怎样,你是在拍连续剧,像炼金术一样,要么成,要么不成,而且你实在控制不了。AS:如果能跟我们一样幸运的话,你今后还将会被人拿来与你自己作对比,这是成功的小小代价。我绝对不认为自己已经写出了最好的剧本。如果有人拿着水晶球跟我说:“听着,你今后都不愁吃穿,我不能向你泄露天机,但我会告诉你,你已经写出了你一生中最棒的剧本了”,我想我是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Q:有人说,把角色干掉是懒人式剧情设计神器,让观众受受惊,同时能让你的电视剧在大堆电视剧中脱颖而出。这话有没有道理?AB:我不建议你为了吓观众而那么做。你也千万不要有“第7季得有人死”的想法。你不必说“我就得要一大堆尸体”,有没有人死,得按照剧情需要。好的剧情,角色在死去的时候会给人一种剧情发展别无选择的感觉。MW:不过观众是的确会有所期待的。我记得在写《黑道家族》剧本时,经常有人问我:“Tony什么时候会杀人?”AB:的确会有这种人。MW:在《黑道家族》里死的人,比暴徒在7年里杀的人要多!想为了某个人而特别设计角色,也不想为了要开工而随便选个演员套进去。感觉一定要对,这需要运气。我想该说是,时机很关键。

Q:尼克,你现在正在写《真探》的第二季,新的故事,新的角色。你是如何保证新一季还能保持《真探》的元素?NP:这就相当于写同一个系列的小说一样,相同的流派,当中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语言风格都是一致的。不同季,就像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不同小说,有你比较喜欢的,也有你没那么喜欢的。或许我把自己限死了在这框框里,但写剧本能让我陷进去,以后也可以让我走出来。这行有这行的方法,我还是个菜鸟,但我总得抵抗着压力往前走,不是吗?MW:你得想办法抗压。我发现我是一个一写作就可以抗压的人—虽然写作本身也不轻松。CC:大卫·米奇曾说过:“作为一个编剧,在你没写作的时候,别相信你对自我的判断。”MW:我们身边都有那么些失去动力的人,他们无法思考,或者能思考时却不思考,就只是想着“那就做吧”。其实这当中运气很重要——如果有谁说运气不重要,那是混话——但这同样也需要你的坚持不懈,在面对多次挫折后,在你身边的人都失去动力时,你也得目标明确。AS:有时因害怕失败而产生的焦虑感也可能是有帮助的。我有过不少次失败的经历,我很讨厌失败的感觉,但这是你要一再经历的,但反而像是电休克疗法一样,再加上你自我施加的压力,这就成了你写剧本的超级动力了。剧本写得不顺手,其实你是能感觉到的——爬格子爬得很痛苦,写得黏黏腻腻的,那就证明有什么不对了。而一旦你写得顺手,那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就像是高尔夫球手一整天都打得乱七八糟,然后突然就打了一杆超级漂亮的球一样。VG:失败一直困扰着我,我也很讨厌失败感,怕死了!怕得让我晚上睡不着觉。但扪心自问,能让我学到东西的,就只有“失败”。反而,《绝命*师》是我少有的成功经历,我却什么也没学到。

Q:挖来A级演员也有一定压力吧。安,里夫·施雷伯从未演过电视剧,把他抓来演电视剧难吗?

AB:他说我就像去抓海豹一样,直接对着脑袋把他敲晕就拽过来了!AS:可信度很高......AB:电视剧对他来说不简单,他在戏剧界很活跃,但正因为这样,这次反而让他很纠结,因为他的角色是没多少话的汉子。我不会给他莎翁剧那样的对白,但我觉得他还是享受拍摄这部剧集的过程的,我认为内容吸引了演员。但我不想为了某个人而特别设计角色,也不想为了要开工而随便选个演员套进去。感觉一定要对,这需要运气。我想该说是,时机很关键。CC:绝对赞同。选错演员对剧集来说是致命硬伤。(《贝兹旅馆》)弗莱迪·海默正是剧里诺曼的完美人选,但我们要配合他在剑桥的课业,给他6个月时间,让他回学校等课程结束了才能过来拍戏。我费了好大一番唇舌才说服所有人,他是最完美的,非他莫属,让大家配合他的日程安排。两位主角之间的那种化学反应——如果你要说视觉上的效果,我可以跟你讲,除了弗莱迪·海默和维拉·法梅加,我绝对不作他选。AB:(《清道夫》)埃迪·马森也给我同样的感觉。他很棒,而且还让我们有种意外惊喜的感觉。他是在英格兰生活的,之前在迈克·李的电影里见过他,所以一开始感觉他和这部连续剧有点不协调的感觉。然后他给我寄了段自己拍的试镜片,他说希望改变人生。Q:为了落实演员,你们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VG:和他们睡。我就是这么搞定鲍勃·奥登科克的。(大笑)AS:玛丽·露易斯·帕克曾给我留了语音留言,说:“嗨!我是玛丽·露易斯·帕克。乔希·莱曼(布莱德利·惠特福德饰演的角色)得找个人跟他上床了。”然后接着的那一季她出镜了。AB:我和我那队人坐在马尔蒙庄园酒店里,然后我就开始喊:“我需要个男人来演这角色啊!”但其他人以为我在疯喊:“我需要个男人啊!”

Q:作为一个编剧或是一个连续剧导演,最尴尬的又是什么事呢?

VG:我写过的剧本里有一幕是(《X档案》)穆尔德谈起受害者反过来帮绑架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但我写成了“赫尔辛基综合征”,这其实是《虎胆龙威》里的一个玩笑梗。脑子挺聪明的大卫·杜楚尼跟我说:“我很欣赏你对《虎胆龙威》的支持。”我不解地问:“什么意思?”然后他说:“那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吧。还是说,由于版权问题,你不能这么说?”我的反应是:“噢!该死!”AS:《新闻编辑室》里简·方达有这么一句台词:“我要让奥尔曼兄弟乐队再重组。”播出后,我收到奥尔曼兄弟乐队的经纪人来信,说奥尔曼兄弟乐队从未解散过,可见我是冒犯到他们了。但最让我震惊的是,奥尔曼兄弟乐队竟然看《新闻编辑室》,我现在是歉意深重啊。

MW:我尴尬事可多了。你知道在有线电视台,拍男欢女爱场面时需要一定的场景设计,出于各种原因,我必须和演员沟通,因为我对着女演员浑身不自在,所以会选择跟男演员沟通,通常我就成了女方角色。通常最后乔·汉姆总是盯着我,像是在问:“不是吧,又你来?”来源:《周末画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