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依瑞德TMS设备助力医院 [复制链接]

1#

经颅磁刺激技术(TMS)作为二十一世纪探索大脑功能的重要手段,因其无痛、无创、无损的特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利用TMS设备从动物层面进行的基础研究,可以很好的阐述TMS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而从临床治疗开展的应用研究,可以为TMS临床应用参数优化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医院作为依瑞德TMS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对TM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直走在前沿,利用依瑞德TMS设备做科研,硕果频出。仅在-年这一年间,就已经有至少五篇影响力较大的文章发表。

下面,小编带大家共同学习一下这五篇文献:

年10月,空**医大学医院心身科王化宁教授团队使用依瑞德生产的磁场刺激仪(CCY-I)在《中华精神科杂志》(IF=0.)发表了《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调节海马的核因子转录因子抗氧化信号通路改善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文章[1]。

依瑞德CCY-I型磁场刺激仪

研究发现:rTMS通过调节慢性不可预测压力(CUS)模型大鼠的海马核因子转录因子(Nrf2)及其下游分子,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而缓解CUS大鼠的抑郁行为,发挥抗抑郁效果。

年11月13日,牛津大学学术期刊PainMedicine(IF=3.)刊发了医院康复医学科以赵晨光博士为第一作者,袁华博士为通讯作者的文章《AnalgesicEffectsofDirected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inAcuteNeuropathicPainAfterSpinalCordInjury》[2]。

文中*色底纹标注使用了依瑞德生产的磁场刺激仪

研究显示:在运动皮层手区施加10HzrTMS可以减轻脊髓损伤(SCI)早期的急性中枢神经性疼痛(CNP),提高运动诱发电位参数并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分泌。

年1月28日,赵晨光及袁华博士又在神经科学的权威期刊《FrontiersinCellularNeuroscience》(IF=3.)在线发表了《rTMSRegulatestheBalanceBetweenProliferationandApoptosisofSpinalCordDerivedNeuralStem/ProgenitorCells》的论文[3]。

文中*色底纹标注使用了依瑞德生产的磁场刺激仪

研究发现:rTMS在频率为(1/10/20Hz)、强度为(1.24/1.58T)和脉冲数为(//个)的参数条件下,均可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p0.05),但20Hz、1.58T、个脉冲的rTMS对神经干/祖细胞(NSPC)活力的响应最佳。此外,rTMS能显著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同时增加Akt磷酸化(Thr和Ser,p0.05)。

此研究确定了合适的rTMS参数,以便进一步研究NSPCs的体内外试验。总之,磁刺激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与BDNF/Akt信号通路相关。

年3月1日,医院心身科联合其他多科室在权威杂志《NEUROSCIENCE》(IF=3.)上发表了题为《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ElicitsAntidepressant-andAnxiolytic-likeEffectviaNuclearFactor-E2-relatedFactor2-mediatedAnti-inflammationMechanisminRats》的文章[4]。

文中*色底纹标注使用了依瑞德生产的磁场刺激仪,并配备定制化的动物线圈

依瑞德可定制化提供数十种不同规格的线圈

该研究分析了rTMS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TMS参数如下:15Hz,刺激强度为rTMS装置最大功率的30%1.26t。刺激20s,间隔15min,共个脉冲,连续7天(共个脉冲)。

结果发现:rTMS具有显著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其作用与Nrf2核易位增加和海马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有关。所以,Nrf2诱导的抗炎作用对于调节rTMS产生的抗抑郁相关行为至关重要。

年4月20日由医院心身科王化宁及彭正午博士等(同为通讯作者),在权威杂志《ProgressinNeuropsychopharmacologyBiologicalPsychiatry》(IF=4.)发表了题为《Theimpactof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andfluoxetineonthebrainlipidomeinaratmodelofchronicunpredictablestress》的研究论文[5]。

文中*色底纹标注使用依瑞德生产的磁场刺激仪及动物线圈

研究用大鼠慢性不可预测压力(CUS)模型,评估rTMS和氟西汀(Flx)治疗的抗抑郁作用。并评估海马和前额叶皮层(PFC)中脂质组成的变化。

刺激部位:线圈的中心放置在大鼠颅骨的顶点上,线圈柄平行于大鼠脊柱的轴线。rTMS刺激方案:5hz,列脉冲每天刺激10次,间隔1s,共0个脉冲;强度为1.26t。连续7天。

研究发现:rTMS和Flx均改善了CU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而且观察到CUS诱导的脂质成分发生变化,尤其是甘油磷脂、鞘脂和甘油脂的变化,海马中比在PFC中更明显。CUS导致PFC中20种含碳脂肪酰基和多不饱和脂肪酰基水平降低,海马和PFC中的酰基肉碱(AcCa)水平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rTMS对CUS海马中的甘油磷脂和鞘脂的影响大于Flx。而Flx则比rTMS更大程度地减轻了CUS诱导的PFC变化。但二者都无法将脂肪酰基和AcCa恢复至基线水平。

总之,脑脂质组的调节可能与rTMS和Flx的抗抑郁作用有关,并且这些治疗诱导海马体和PFC内脂质成分变化的程度可以解释它们不同的抗抑郁作用。

以上仅列举了近一年医院心身科和康复医学科使用依瑞德TMS设备已发表的部分研究成果,累积的学术成果实在太多就不一一列举,详情可移步TMS文库网站下载文献了解(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