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拜简介 [复制链接]

1#

在物理化学中我们有一个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在此公式中我们知道有一个叫德拜的人。

德拜,全名: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Debye,PeterJosephWilhelm),年3月24日生于荷兰。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后,师从索末菲(著名物理学家,泡利、海森堡等名人也师从索末菲),年获物理学博士。

年,年仅27岁的他接替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受聘于瑞士苏黎世大学任理论物理教授。创建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德拜比热模型”。名声大噪。

年,德拜提出了“电偶极矩”概念,后人为了纪念德拜的贡献,用他的名字“德拜”作为电偶极距的单位。

之后,对X-射线感兴趣,受布拉格父子(父子皆获得诺贝尔奖)启发,发现拍摄X-射线通过晶体的衍射图像不清晰,设想把晶体研磨成粉末再用X射线照射会不会更清楚呢?他和同事谢乐共同完成了这一实验,果然得到更清晰的图像,人们称这一图像为“德拜-谢乐环”。后来,把这种研究晶体结构的仪器称为“德拜相机”(X射线粉沫相机)。

(同心圆环的衍射图样(德拜-谢乐环,图片源自与仪器信息网)

年德拜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长。和他的助手和学生——休克尔(ErichArmandArthurJosephHückel,-)在用X射线照射氯化钠晶体时发现:其中的纳和氯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通过热力学分析也可知氯化钠溶液是被完全电离的。这也就推翻了物理化学创始者阿仑尼乌斯(SvanteAugustArrhenius-)认为溶液是不能完全电离的理论,德拜和休克尔共同扩展了阿仑尼乌斯溶液电离研究工作,完成了他科研史上第四个主要贡献——电解质的“德拜-休克尔理论”。

(就是我们学习的离子氛模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二战前,避难美国,就职美国康奈尔大学。

年,70岁的德拜在康奈尔大学退休

年11月2日,著名物理化学家德拜因心脏病发作,享年82岁。

德拜去世后,在年的一本书,引发了对德拜的争议讨论,直到年1月,荷兰Terlouw委员会官方调查结果公布,才平息争论。

具体争论的是什么可以看一下文献:

白欣,翟立鹏.物理化学的奇才、饱受争议的人物:德拜[J].自然辩证法通讯,,35(01):94-+.(本文节选自)

欢迎投稿/或问题sustpc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