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血管瘤
女性,36岁。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无不适主诉。
图1脾血管瘤
CT平扫脾脏见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图1A)。增强后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强化(图1B),门脉期可见造影剂向病灶中央填充(图1C),延迟期病灶延迟强化(图1D)。
脾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大多同肝血管瘤类似。少数脾血管瘤由于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明显,血管腔变小或闭塞,或者纤维瘢痕形成后呈延迟很长时间无造影剂填充或无强化。
主要与脾脏血管肉瘤鉴别。由于两者增强表现类似,主要鉴别要点为:①血管肉瘤常伴脾脏增大,常有囊变;②血管肉瘤较早转移,而血管瘤为良性肿瘤,无转移。
CT、MRI对病灶检出和定性很有帮助。增强后延迟扫描对病变的诊断较有价值。
手术病理结果为脾血管瘤。
脾脏血管瘤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诊断较容易,多数发病年龄为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常为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体和正常脾脏组织境界不清,镜下血管内皮细胞层增生。脾脏血管瘤多数无症状,较大的血管瘤可伴有脾脏增大而压迫周围脏器产生相应的症状,约5%的病例可由于血管瘤破裂出血而出现腹痛、血压下降、休克等急腹症表现,亦可有贫血、乏力等脾功能亢进症状出现。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