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嘛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胸痛理应明显减轻或解除,但不少患者在成功的PCI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按照胸痛原因,大致可分为缺血性胸痛和非缺血性胸痛两类。那么在临床上应如何进行鉴别呢?在中国心脏大会(CHC)暨第二届中国血管大会上,医院刘蓉教授传授了她的秘笈。
非缺血性胸痛的识别与处理
1、缺血性胸痛
包括支架术后血栓形成、边支闭塞、慢血流和无复流、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再狭窄等。缺血性改变引起的胸痛有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后果严重。其典型表现为在活动、情绪激动、进餐等诱因下胸骨后出现压榨性、紧缩样闷痛。可伴有心悸、多汗等症状,硝酸甘油治疗有效。部分患者伴有心电图ST段压低或者弓背上抬,心肌酶升高和肌钙蛋白阳性。对术后高度怀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夹层或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要紧急处理,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再次PCI。
2、非缺血性胸痛
患者术后非缺血性胸痛主要见于精神焦虑、药物支架牵张、变态反应和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剧烈胸痛。因此,术后良好的医患关系、高质量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抗焦虑治疗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效果。
非缺血性胸痛的识别与处理
一、支架术后血栓形成
1、主要原因
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病变血管复杂(如小血管、长病变、开口或分叉病变、钙化病变等)、手术损伤较多、支架与植入的血管口径不匹配、抗凝抗栓不充分(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基础病变(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低等)等。
2、临床线索
典型的胸痛症状是支架术后血栓形成的第一线索。患者胸痛程度剧烈,伴大汗、烦躁,甚至有濒死感。此外,心电图可提供第二线索,典型者可见ST段弓背向上抬高,部分患者表现为ST段压低。部分患者早期心电图可无动态改变,必须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心电图。
3、处理方法
抓紧时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以免在等待过程中出现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对有明确血栓形成者应予以紧急处理,需要溶栓、PCI和抗栓治疗三结合,必要时还可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慢血流和无复流
是指冠脉狭窄已减轻或消失,缺血组织的微循环血流仍不能恢复的现象。PCI时冠脉内无夹层、血栓、痉挛和明显的残余狭窄,其血流明显减慢(TIMI0-1级)为无复流,TIMI2级为慢血流。
1、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再灌注时间、受累心肌范围、心脏功能、其他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大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电图ST段抬高,重者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或死亡。
2、危险因素
①血栓导致的远程闭塞;②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③内皮细胞缺血性损伤;④介入操作造成的血管痉挛收缩;⑤血管再灌注损伤,最终可产生明显胸痛。
3、处理方法
术者对病变是否发生无复流要有预见性,早发现、早处理;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症状完全缓解,方可转入病房。可以冠脉内给药(硝酸甘油、腺苷、地尔硫)和外周给药(多巴胺、肾上腺素、阿托品)。必要时行IABP支持治疗。
三、边支闭塞
主支血管PCI时,边支血管受压或斑块移位导致边支血管闭塞,由此产生的胸痛程度不一,临床上可伴有ST段下移,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升高。细小分叉病变可不必处理或予以扩冠、抗凝、减低心肌耗氧,大的分支应积极介入治疗。
四、不完全血运重建
不完全血运重建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多处病变,支架植入只改善较严重的罪犯血管血运。临床上不完全血运重建主要是针对一些高危患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老年患者以及左心室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而且主要为多支血管病变。
非缺血性胸痛的识别与处理
1、支架牵拉
多见于放置的支架多、支架直径较大的患者。血管外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到支架牵张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胸痛。此种胸痛常在患者休息时出现,表现为胸部隐痛、与活动无关。通常心电图无动态改变、心肌酶正常。手术时,在支架直径的选择上要恰当,过度的支撑病变血管可能会导致术后胸痛。
2、支架过敏
部分患者对药物支架过敏,PCI术后出现胸痛。这种胸痛心电图变化不典型,且心肌酶无变化。主要表现为咳嗽、皮疹和胸痛,可给予抗过敏药物等进行治疗。
3、心包积液
临床常表现为术后胸痛,多与呼吸、姿势有关;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晕厥。心电图可无动态改变。床旁超声可见心包液性暗区。早期如未发现异常,应定期复查,严密监测。一旦确诊,应停用抗凝药,给予升压、补液、心包穿刺引流或外科治疗。
4、纵膈血肿
表现为胸痛、胸闷、颈部紧缩感,心电图无改变,胸片可见纵膈增宽,通过颈部增强CT可确诊。采取保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5、精神心理因素
手术后的心理应激产生的焦虑、恐惧、抑郁是术后常见的心理状态,这对术后恢复极为不利。临床医生应注意识别,给予倾听、解释、指导、鼓励、支持等非药物干预,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