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319/13391944.html进入夏季,不仅仅是高温天气让人晒得头晕眼花,与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让家长应接不暇。
一、1名儿童失足落水,最后8人全丧命
全网都被“重庆8名小学生失足落水的”消息刷屏,视线所及之处除了悲哀只剩无奈。
据了解,几名小学生趁着周末放假约着去河滩出玩水,可在此过程中有名小孩不幸落水。同行孩子看到赶忙搭救,却因为救治方式不当而一并落水,导致8名小学生全部遇难。
很难想象,这些孩子的父母该有多痛心该悔恨。如果父母能够早早警告孩子,不要去河边玩耍或逗留,是否这样的灾难就不会发生?而孩子们依旧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其实,最近关于孩子落水溺亡的事件屡禁不止,并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3月13日,广东两名高中学生去水库钓鱼,一名学生在钓鱼时不小心失足落水,最后不小心溺亡;6月14日,东莞的5名中学生一起去东江游泳,结果1人因为溺水身亡;6月28日,广西4名初中生去野外游泳,其中1名学生因为十足不小心落水,结果没等到救援就溺水身亡……
而这样的事件还有更多,作为父母必须明白生命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我们应该主动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独自一人去河边,哪怕水再浅也不行,从根源保护好孩子。
要知道,我国每年约有多名青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而不幸丧命,其中年龄在1岁至4岁的小孩,因为不具备安全意识导致意外死亡占比最高。另外,每年7月和8月都是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高峰期,为此父母必须做好看护工作。
二、夏季最常见的3种致命性意外伤害
1、溺水
根据世卫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每年因溺水丧命的人数约有37万例左右,几乎每小时有40多人死亡。为此,澳大利亚儿童意外预防协会称:“任何情况下只要水深超过5cm,只需2分钟就足以导致儿童溺亡。”
特别是现在进入夏季,有些家长因为耐不住高温,总喜欢带孩子去游泳池或水库游泳。可是,现在汛期本就雨水多,普通水库的水深水浅难以估摸,为此家长还是少带孩子去水库。另外,家长在带孩子去游泳池的时候,为了规避风险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帮孩子套上泳圈:家长在带孩子去正规泳池的时候,必须先给孩子套上游泳圈,防止孩子落水。
2)家长视线不能离开孩子:现在的父母哪怕游泳也离不开手机,不是用手机自拍就是给孩子拍小视频,虽然说纪念孩子的日常是好事,可游泳时还是尽量不要玩手机,视线必须时刻紧盯孩子。
3)距离必须靠得近:如果家长是和孩子一起游泳,那么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游泳范围在自己手臂能捉到的距离,这样事故只要发生就能立马施救。
此外,家长也要时刻警告孩子不要单独和其他伙伴在水边玩,必须在家长知道或陪同情况下才能参加水上活动。另外,发现同伴落水的第一时间不要立马下水,而是大声呼救等大人救援。
2、车内中暑
广州两男童因为被困车内导致身亡的事件也让众人心痛不已。据了解,小车车主的车遥控器发生故障,期间2面孩子自行进入车内玩耍,结果过程中不小心触碰到车锁按钮,导致车门锁死。
最后等到车主取车时,发现车内2名男童没任何反应,立马报警救援。可这时已经在车内待了一天的孩子们因长时间处于高温闷热环境,导致脱水性休克死亡,着实可怜。
而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说去年6月,湖南一对夫妇把睡着的儿子放车内,结果等他们想起儿子,却发现孩子已经被锁车内6小时,早已缺氧窒息;去年7月,沂水一幼童被幼儿园老师遗忘在车内10个多小时,结果导致孩子脱水死亡;宁波5岁女孩被爸妈关车内,遇到民警被救时浑身全部湿透并极度缺水。
在这夏季高温天,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高温中暑情况,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放在高温密闭的车内,否则后果无法设想。
3、小区喷泉
夏天到来之后,有很多家长都喜欢在晚上凉快的时候带孩子出门透气,其中小区公园的喷泉最受孩子们欢迎。
可能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喷泉处玩得如此开心还很欣慰,殊不知稍不注意孩子就会被喷泉击伤,轻则受伤重则丧命,后果极其危险。而且除了水流强劲,喷泉里还有各种五颜六色的灯光,如果说期间出现漏电情况,那么孩子就极容易被电流击中。
比如说新闻曾报道过,有名5岁多的女还就因为喜欢玩喷泉,结果不小心站到喷泉中央后辈被喷泉直接掀翻,导致孩子全身各处受伤严重,家长也悔不当初。
三、为孩子好,家长必须做到这2点
1、告知孩子安全常识
不论是冬季夏季,父母都不能让孩子独自在密闭空间,像车内或电梯内都不可以。要知道,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很容易触发其他按钮,导致自己被锁,从而引发众多危险事故发生。
另外,家长也要多告知孩子不要一个人待在危险地方,比如说厨房或者水库等,这些都是事故频发的场所。
2、家长视线不能离开孩子
其实,要想孩子成长的安全健康,家长的视线一定要时刻在孩子身上。毕竟,孩子年纪小他们没有安全风险的顾虑,基本上都是想玩什么就去玩,为此家长必须肩负责任保护孩子的人身健康不受外界伤害。
所以说,孩子走到哪家长就要跟到哪,这样在危险的第一时间家长才能迅速做出解救行为。